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届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6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五花八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反映了当时我国(   )

A. 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B.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C. 市场经济,政府把控    D. 打击投机,平抑物价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 人民公社化时代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主题。阅读材料提示,探究问题。

【道法自然的思想观念】《老子》(即《道德经》)中写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弼在给《老子》作注时说:“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 法圆,与自然无所违也。”(法:效法,学习)

(1)上述言论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

【巧夺天工的古代工程】为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李冰总结前人治水经验,因势利导,就地取材,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今都江堰市,兴修了以防洪为主兼具灌溉、运输功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整个系统自流灌溉,配套严密,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

(2)都江堰修建体现了什么理念?再举一例中国古代兴利避害、惠及后世的建筑工程。

【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一些作为历史见 证的文化印记却悄然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甚至记忆里,而那当中有我们民族的血脉,有我们每个人的根。在这些悄然消逝的文化印记里,有老方言、老职业、老服饰、老工艺、老建筑、老山水、老村镇、老地名、老游戏、老美食、老童谣、老剧种、老用品、老年画……

(3)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悄然消逝的主要原因在哪两方酣

【遗产保护的现实思考】面对日益消逝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学校历史学习小组准备组织一次“我身边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实践调查,并要求组员完成调查后,撰写调查报告,择优刊登在校报上。

(4)请你围绕法治、和谐这两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之一,为自己即将进行的调查和后续调查报告的撰写设计一个标题。(要求:先写出所选关键词,再围绕关键词设计标题;标题要切合所选关键词,主题鲜明,准确凝练)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革命。大机器生产需要及时运来大批原料和运走大批产品,原来的人力担抬、牛拉马拖和帆桨木船等简单的运输方式已不能满足机器生产的需要,于是,用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和火车被发明出来。轮船和火车的发明引起了陆上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的飞跃,使世界交通运输进入了“汽轮时代”和“铁路时代”。

    ——摘自四川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这场“革命”是什么?

材料二  清朝晚期,轮船、火车、汽车等近代交通工具传到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出行。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轮船航运业的开始。1909年9月,由詹天佑负责主持设计和修建的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干线建成。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什么?中国近代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建的铁路干线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交通运输面貌十分落后,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18万公里。1 953年起,国家开始有计划她进行交通运输建设,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1 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通车,实现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开启了“高铁时代”。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1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交通运输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自《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

——(201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

(3)根据材料三指出,1 978年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主要原因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