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中英、中葡《联合声明》规定,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50年不变的是现行的(  )

①社会制度   ②经济制度  ③生活方式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香港回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B. 结束了葡萄牙统治香港的历史

C. 邓小平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D.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思在香港地区得以实现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的“三不”政策,不包括(  )

A. 不接触    B. 不对抗    C. 不谈判    D. 不妥协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中国政府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缓和两岸紧张关系    B. 于1949年提出

C. 台湾可以保留军队    D. 实行“一国两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江泽民曾指出:“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文中的“从此”所指的具体时间是(  )

A. 1997年6月1日    B. 1997年7月1日

C. 1997年8月1日    D. 1997年9月1日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B. 统一后两党继续合作

C. 国民党不以地方性代表参与会谈

D. 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方法    B. 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的

C. 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而提出来的    D.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提出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于2005年5月5日抵达西安咸阳机场,他在机场的讲话中说:“海峡两岸虽然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距离,但是要花五十多年才跨过台湾海峡这样很窄的鸿沟……”这种状况是由下列哪些因素造成的(     )

①1949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败退台湾   ②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反华势力的阻挠  ③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势力兴风作浪  ④海内外中国人没有共同心愿去实现统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中央人民政府抽调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的主要目的是(       )

A. 加强民族团结    B. 达到各民族共同发展

C. 维护祖国统一    D. 促进民族和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针对台湾当局“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中央政府的反应是(      )

A. 宣布断绝与台湾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往来

B. 对台湾进行了警告性军事打击

C. 到联合国投诉“台独”分子

D. 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的标志是(     )

A.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B. 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C. “汪辜会谈”的举行

D. 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的提出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与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③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④两岸隔绝对峙状态难以打破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白治制度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一国两制”构想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2015年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强调:“我们始终把坚持“九二共识”作为同台湾当局和各政党开展交往的基础和条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实现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 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B.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 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D.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导弹部队是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中国于哪一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

A. 1967年    B. 1966年    C. 1965年    D. 1970年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49年周恩来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A. “不称霸”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独立自主    D. 求同存异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     )

A. 共同发展    B. 求同存异    C. 求异存同    D. 个别发展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2005年为纪念万隆会议召开50周年,亚非国家的领导人再度聚首万隆,重温“万隆精神”。“万隆精神”是指(      )

A. 周恩来总理的卓识

B. 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C.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D. 合作中求发展,竞争中求生存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图是小明家珍藏的“中美建交纪念瓷盘”,你认为该盘制作的时间应该是(      )

A. 1949年    B. 1972年

C. 1979年    D. 2001年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列哪项不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外交成果(     )

A.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 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C.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    D. 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下图为该周刊20世纪70 年代某期的封面,报道中美外交的一次重大活动。下列关于这次外交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生于1971年的夏天

B. 双方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C. 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推动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下列属于此类活动的是(    )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参加日内瓦会议

C. 参加万隆会议    D. 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是1971年召开的第几届联合国大会(     )

A. 25届    B. 26届    C. 27届    D. 28届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的主题除了“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还有(     )

A. 共同发展    B. 和平与发展    C. 促进共同繁荣    D. 稳定与团结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中国对外交往演变历程的展示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在外交领域提出了什么样的国际关系准则?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2)材料二是周恩来于哪一年的发言?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三周恩来总理当年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3)材料三所描绘的历史瞬间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四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我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增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以更加积极更加活跃的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4)从90年代开始,我国参加了那些国际组织?(举一例)

(5)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新中国外交事业积极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答两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