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下册第3单元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练习)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郑和率领的船队,就其性质而言,并不是一般的商船队。他七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B. 换取海外的奇珍

C. 开拓海外贸易      D. 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印度尼西亚有个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印度有三宝石刻雕像。与这些遗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玄奘西行    B. 郑和下西洋    C. 鉴真东渡    D. 戚继光抗倭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明朝之所以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因为(  )

A. 海上交通发达    B.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 指南针用于航海    D. 造船技术高超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图中,郑和下西洋时所携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随同郑和远航的费信在《星槎胜览》中这样描述一个国家:“木骨都束国,自小葛兰(印度的魁郎)顺风二十昼夜可至。其国濒海,堆石为城,垒石为屋四五层。”这则材料说明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的地方为(  )

A. 印度西海岸    B. 美洲东海岸    C. 非洲西海岸    D. 非洲东海岸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图反映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玄奘西游    C. 鉴真东渡    D. 郑和下西洋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

①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②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

③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2016年10月20日,原创歌剧《郑和》在南京首演。郑和事迹在六个世纪后首次以西洋歌剧形式搬上舞台。关于郑和下西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交往   ②目的是为了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

③比欧洲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④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

A. 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B. 明朝国威的树立

C. 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 航海技术的发展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郁达夫为某历史人物的祠堂题写了“拨云手指天心月,拔剑光寒倭寇胆”的对联。结合以下人物的突出事迹,他赞扬的应是(  )

A. 岳飞    B. 郑和    C. 戚继光    D. 郑成功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转战于闽浙粤沿海诸地……”其历史功绩是(    )

A. 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B. 从金军手中收复失地

C. 击败东、西突厥    D. 统一了全国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些故事,她要为这组故事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①张骞通西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游    ④郑和下西洋

A. 祖国统一    B. 民族团结    C. 中外交往    D. 抵抗侵略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与当地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船队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