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江门市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同步测试: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题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中国人起名往往追逐时代潮流,带有时代的烙印。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由此判断与这段描写相关的时代背景是(     )

A. 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

C. 三大改造    D. “大跃进”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才能提高生产力。为此,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业绝种”。与此思想相应的措施是(         )

A. 调整工商业    B. 颁布《土地改革法》

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又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被称为“三大改造”,其中对农业的改造途径是(      )

A. 走集体化道路    B. 供销合作社    C. 一大二公    D. 公私合营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全面反映其历史阶段特征的是(          )

A. 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 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

B. 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农民参加合作社

D.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

A.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 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社

C. 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 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在1956年1月25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说:“公私合营以后,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糖蒜不甜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以上材料表明进三大改造(        )

A. 很有必要    B. 效果极好    C. 违背规律    D. 后期出现问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大生纱厂是近代实业家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其第一、第三纺织公司实行公私合营。这是由于(      )的需要。

A. 工业化建设    B. 社会主义改造    C. “大跃进”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沉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挣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开始奋起。”其中的“中国开始奋起”指的是(     )

A.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寻求救国之路

B.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维新人士变法图强

C. 陈独秀等激进的民主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D. 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大潮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55年,……孙荣光入资参股,‘荣光’成为国营照相馆,并被一分为二。其中一间被孙荣光的儿子继承,经历过几次搬迁后,成了现今坐落于下街子的永川照相馆。”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包括(    )

①孙荣光的照相馆被没收               ②该照相馆走过“公私合营”的道路

③这是走合作化道路的典型表现         ④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 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社会主义好》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歌中唱的“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指的是(     )

A.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 “三大改造”高速进行    D.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事件不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过渡的是 (  )

A. 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农业合作化

C. 手工业合作化            D.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随着工业化起步,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子,这次改造的主要行业有(         )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官僚资本   ⑤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 1955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使个体所有制成为集体所有制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概括来说,党带领中国人民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二是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

A. 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

B. 三大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三大改造和南京解放

D. 开国大典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是指(       )

A. 农民纷纷成立互助小组    B. 农民纷纷参加生产合作社

C. 发展高级社    D. 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在60年代,人们流传着一句话:“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的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影响了社会风尚,培养了几代人。“他”是(     )

A. 邓稼先    B. 王进喜    C. 焦裕禄    D. 雷锋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进行,其中占据领导地位的是(  )

A. 公方    B. 私方    C. 公、私双方    D. 都不是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等模范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 和平民主,反对独裁

C. 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D. 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1955年中国的时代主题是(       )

A.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B. 加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C. 三大改造    D. 和平与发展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 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建设有计划性

B.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D.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中共八大指出的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 建设社会主义制度    B. 开展整风运动

C. 完成三大改造    D. 发展社会生产力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忽视了    (    )

A. 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    B. 经济建设的主观规律

C. 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D. 人的主观能动性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幅墨字对联依稀可辩:“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

A. 20世纪50年代末    B. 20世纪60年代末

C. 20世纪70年代初    D. 20世纪70年代末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

①急于求成   ②对国情认识不清   ③苏联撕毁合同  ④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是在(   )

A. 1956年    B. 1958年    C. 1961年    D. 1963年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95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

①“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   

②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③中共八大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952年,著名油画家董希文创作了巨型油画《开国大典》。该作品曾有两次改动,其中一次改动是去掉刘少奇的画像。这次改动可能发生在 (      )

A. 大跃进期间    B. 一五计划期间

C. 文化大革命期间    D.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期间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错误出现相同的根本原因是(    )

A. 一些野心家、阴谋家的挑动    B. 党内“左”倾思想的发展

C. 中共缺乏革命和建设的经验    D. 盲目照搬苏联的经验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   )

A.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 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新中国建立以来,时间最长、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A. 反右斗争扩大化    B. “大跃进”运动

C. 农村人民公社化    D. “文化大革命”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左”倾错误,不包括(    )

A. 三大改造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②抗美援朝--人民政权巩固

③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大跃进运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比较“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相同点是( )

A. 都反映了广大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迫切愿望

B. 都是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

C. 都说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充满艰辛

D. 都是对民主和法制的严重践踏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195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

A. 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 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D.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经历了四次大变化,其中不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政策是(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新中国建立后,强国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归纳我国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

材料二:一五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部门

重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5%

7.2%

7.5%

 

(2)材料二表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请你列举一五计划中该部门取得的成就一例。

材料三:到1957年底,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3)材料三反映我国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4)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目标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4年,我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新发展的里程碑。主要表现在(    )

A. 制订了《中华民同临时约法》    B.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通过了《临时约法》    D. 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于1954年9月制定,平常又称“五四宪法” ②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④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⑤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特别体现在哪些行业(         )

A. 工业和农业    B.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C. 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D. 手工业和农业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这反映了中国实行(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民主制度

 

详细信息
43. 难度:简单

早在60年前,我国建成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长江大桥是(         )

A. 武汉长江大桥    B. 南京长江大桥    C. 海口世纪大桥    D. 钱塘江大桥

 

详细信息
44. 难度:简单

“文化大革命”现在被广泛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今最动荡不安的阶段,常常被称为“十年浩劫”。这次给国家造成严重灾难的浩劫结束的标志是(         )

A.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B. “四五运动”的爆发

C. 毛泽东逝世    D.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详细信息
45. 难度:中等

“文化大革命”中,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迫害致死,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

A. 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B. 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 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D. 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详细信息
46. 难度:简单

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的失误有(          )

①“一五”计划     ②三大改造     ③“大跃进”运动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⑤“文化大革命”

A. ③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47. 难度:简单

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A. 新中国成立之初    B. 解放战争期间

C. 第-个五年计划时期    D. 抗日战争期间

 

详细信息
48. 难度:中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 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B. 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 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详细信息
49. 难度:中等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请你根据大会的主要内容推断此次大会召开的主要目的是(         )

A.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 为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目标

C. 讨论和确定新形势下全党的主要任务    D. 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详细信息
50. 难度:简单

1959-1961年,我国面临着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造成此次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连续的自然灾害的影响

B.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影响

C. 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

 

详细信息
51. 难度:中等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任务是(         )

A. 发展重工业    B. 发展农业    C. 发展航天技术    D. 发展核技术

 

详细信息
52. 难度:中等

“旧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对付战争威胁,需要建设强大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

A. 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而制定    B. 导致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

C.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 在美国的控制下难以取得成功

 

详细信息
53. 难度:简单

小乐用歌谣形式总结了新中国部分成就,不是一五计划期间的是(        )

A. 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    B. 喷气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

C. 川藏公路到屋脊,沈阳机床成绩大    D. 神州再创千秋业,水利工程三峡坝

 

详细信息
54. 难度:简单

下列人物与荣誉称号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铁人”雷锋    B. “两弹元勋”邓稼先

C.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详细信息
55. 难度:简单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土地改革完成

C. “一五”计划完成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详细信息
56. 难度:简单

电视剧《大宅门》讲述的是老北京一家百年药店白家“百草厅”的百年兴衰沉浮历史,这家民族资本家老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应走的发展道路是(       )

A. 公私合营    B. 独立经营    C. 投资国外    D. 股份制经营

 

详细信息
57. 难度:简单

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个体生产缩小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 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 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D. 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详细信息
58. 难度:中等

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侧是某同学制成的卡片,要给卡片取一个主题,最合适的是(        )

A. 新中国初期成就    B. 巩固新生的政权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社会主义的改造

 

详细信息
59. 难度:中等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中提出:“中国要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为此,新中国政府实行了(        ) 

①包干到户 ②三大改造 ③“一五”计划 ④国企改革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60. 难度:中等

“企业的秘有制相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 实行股份制    B. 廉价收购    C. 赎买政策    D. 无偿没收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