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开学考试七年级历史备考题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认为隋文帝“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社会经济发展    C. 开通京杭大运河    D. 实现国家统一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假如你生活在隋代,要和家人一同畅游刚开通的大运河,请你设计一下你们从北到南所经过的路线,下列正确的方案应该是:

A、涿郡——江都——洛阳——余杭

B、洛阳——涿郡——江都——余杭

C、涿郡——洛阳——江都——余杭

D、余杭——江都——洛阳——涿郡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 的后者指的是

A. 三公九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议政王大臣会议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始于(      )

A. 隋朝    B. 南朝    C. 唐朝    D. 汉朝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如下图为《雁塔题名》拓片图(部分),雁塔题名是科考及第后新科进士的最高荣耀。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创立并完善于隋唐时期  ②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为读书人创造了绝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④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电视剧《贞观长歌》深受观众喜爱,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率。你认为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A. 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 唐太宗轻徭薄赋,减省刑罚

C. 房玄龄和杜如晦担任宰相

D. 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扮演京剧《贞观盛事》中一位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的名臣是(   )。

A. 程咬金    B. 李渊    C. 秦叔宝    D. 魏征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治国措施中的共同点是(  )

A. 抗击突厥    B. 提升有军功的士兵地位

C. 创自荐为官的制度    D. 重用人才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唐太宗李世民虚心纳谏,厉行俭约,轻徭薄赋,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下列史实与他无关的是

A. 以民为本,勤于政事

B.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C. 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D. 用酷吏打击旧势力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 )

A. 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

B. 设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

C. 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

D. 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  )

A. 创立殿试制度    B. 重用有才之人    C. 打击大族势力    D. 促进社会发展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唐代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风主要指(  )

A. 方向不定的风    B. 北方匈奴人的风俗习惯

C. 唐代吐蕃族的风俗习惯    D. 民族融合的风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公主而建。这位密切了汉蕃关系,受到汉藏两族人民尊敬的唐朝公主是

A. 王昭君    B. 蔡文姬    C. 文成公主    D. 金城公主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的“河”中心和最南端是现在的( )

A. 北京、杭州    B. 洛阳、杭州    C. 洛阳、扬州    D. 江都、南京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在一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刻有“状元及第”的铜钱,下列与它有关的是

A. 三省六部制

B. 行省制度

C. 内阁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余秋雨在其作品《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

A. 科举选官更利于国家行政管理

B. 选官制度与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C. 科举及第者已控制了整个国家

D. 以门第为依据的选官现象已被杜绝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唐太宗说:民之所以去做强盗,是因为赋役繁重,官吏贪暴,饥寒交迫,所以才不顾廉耻。我应当俭省节约,轻徭簿赋,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有余,则自不当强盗,还用得着严刑重法吗!根据这样的认识,唐太宗

A.创立科举制                              B.创立三省六部制

C.实行轻徭薄赋                            D.虚心接受大臣建议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唐朝时,某地发生灾荒。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中书省最高长官),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按程序接下来你应该交给哪个部门审议(  )

A. 尚书省    B. 门下省    C. 内阁    D. 军机处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原因是(  )

A. 不畏艰难的可贵精神    B. 具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 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D. 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大食,波斯,罗马)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A. 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 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 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 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 玄奘西行    B. 鉴真东渡    C. 文成公主入藏    D. 遣唐使到来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靖难之役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这个故事中的“唐僧”和“西天”分别是(  )

A. 玄奘、天竺    B. 玄奘、新罗    C. 鉴真、日本    D. 鉴真、波斯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鉴真东渡日本,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为日本设计的一座佛寺,佛殿样式优美,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这座佛寺是( )

A. 大昭寺,    B. 布达拉宫,    C. 唐招提寺,    D. 大慈恩寺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素雅温润的唐代某种瓷器,这是对哪种瓷器的由衷赞美(  )

A. 唐三彩    B. 白瓷

C. 青瓷    D. 景德镇瓷器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 文明初露曙光

B. 分裂奔向统一

C. 繁荣与开放

D. 封建国家陷入困境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开元盛世”“科举制的创立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

A.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秦、隋都是我国历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其所创立的新的政治制度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属于秦、隋新创立的政治制度有(   )

①分封制       ②中央集权制度        ③科举制         ④军机处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缺乏可与中国相媲美的文字系统,也没有中国的科举制度。这种文字系统提供了文化上持久的同性,而科举制度提高了中国的行政效率,增强了稳定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科举入仕是l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像当代知识分子多数参加过高考一样,科举时代读书人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只是少数……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无论是在考试内容上,还是在实施环境上,都有根本的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却是相同的。

——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科举制度”开始出现在哪个朝代?其正式创立的标志是?“科举制度“在哪个朝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度“的能够延续1300多年的原因?回顾历史,在科举制度诞生之前,国家是用什么制度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联系古今,请说说你对当前考试制度改革的建议?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城市,每天聚集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亚欧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1)材料一中“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表明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2)唐朝时期的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材料二反映了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哪件大事?这件事有何历史作用?

(3)列举唐时为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历史代表人物各一人。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统一全国后,天下安定,老百姓各安其业。那时,水旱灾害也比较少。皇帝下令在洛阳等地修建大型粮仓广储粮食。开皇末年,仓库里粮食堆积如山。

——摘编自《隋书》译文

材料二:贞观年间,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满山遍野,粮食空前便宜。皇帝励精图治,官吏大多勤谨清廉。城市、乡村社会秩序良好,犯罪人数大大减少。

——摘编自《旧唐书》、《新唐书》译文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这则材料反映出该皇帝在哪个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并取得很好效果?

(2)“贞观”是谁在位时的年号?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他在治理国家时所采取的措施。

(3)概括材料三中往昔有哪些令杜甫难以忘怀之处。

(4)据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涉及的三位皇帝治国安邦的共同点。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简要说明胡曾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

(2)说一说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

(3)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材料二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锂。

——唐•周匡物《及第谣》

(2)材料二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它创立的标志是什么?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材料三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3)材料三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他能完成此壮举的有哪些有利的社会条件?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实验初中七年级(6)班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板报样式。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制度创新篇】

(1)唐朝已经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制度?

【和谐盛世篇】

(2)唐太宗统治时,之所以出现政治比较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是谁?唐太宗时期的统治被称为什么?

【民族关系篇】

(3)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他开明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对外关系篇】

(4)唐朝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友好往来比较频繁,试举两例说明。

【文学艺术】

(5)唐朝时文学艺术成就辉煌,请你写出三位诗人和两位书法家。

【启示篇】

(6)唐朝的繁盛给后人的历史启示是什么?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盛世气象新】

材料一: 盛唐时期,农民积极兴修水利,改进工具,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1)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式农具分别有何用途?

材料二:唐朝鼎盛时期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众多的诗人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作,共同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

(2)阅读材料二,指出唐朝鼎盛时期的皇帝是谁?他统治前期被称为什么?从当时的国情和诗歌的繁荣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和同为一家】

材料三: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唐蕃通婚、建立深厚民族感情的史实。

【海内存知己】

材料四:唐朝的繁盛吸引了当时世界各国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强大的国力、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和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唐朝时期我国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两位杰出高僧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拾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二: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一一以上材料出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次和议? “北朝”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概括这个盟约订立的影响。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辽、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你知道辽、西夏与北宋是如何在碰撞中交融的吗?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怎样看待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以史为鉴,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政治家。阅读下列唐太宗的言论(均摘自《贞观政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三:天下英雄尽入吾彀(圈套)矣。

材料四:“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思想?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的繁盛局面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认识使唐太宗善于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请举出被他重用的贤才。

(3)唐太宗通过何种制度将材料三中所说的“天下英雄”纳入“彀”中?这一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4)从材料四以看出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并写出唐太宗时期与吐蕃有好往来的具体事例。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