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尊礼炮齐鸣28响.你认为其中的数字“28”与下面的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A. 鸦片战争

B. 新文化运动

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五四运动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的那首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

A. 西藏和平解放    B. 抗日战争胜利

C. 解放战争胜利    D. 新中国的成立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土地改革

C.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D. “包产到户”的实施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图是1951年1月6日山东某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他取得此证是依据(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迟浩田上将在纪录片《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首映式上说:“这场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是正义的胜利,邪恶的失败。打出了国威,新中国的基础奠定了。没有这场战争,也不会有60年的和平。”新中国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是(  )

A. 打败日本法西斯    B.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 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D. 反抗苏联的霸权主义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

A. 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B.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C.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许多事物往往被印上时代的特色,这在人们的姓名中也有所体现。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 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B. 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 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 生于1964年,取名文革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某地一家院门上有一副对联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大致出现在(  

A.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 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

C.大跃进运动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小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

A. 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B. 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 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 外交事业停滞不前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

A.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从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次握手”表明(  )

A.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 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如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中美关系的改善

C.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苏联解体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据统计在过去的l 3个月内全国共有18名省部级官员“落马”,近2万名公职人员被处理。体现了中央反腐力度之强,决心之大。而50多年前在河南兰考县却出现了一位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好干部。他是(  )

A. 王崇伦    B. 罗盛教    C. 孔繁森    D. 焦裕禄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根据“求同存异”“小球转动大球”“伙伴关系”等内容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  )

A. 伟大的历史转折    B. 挑战两极格局

C. 艰难的探索历程    D. 走向世界舞台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巨变。这三次巨变是指(   )

①辛亥革命  ②五四运动  ③抗日战争  ④新中国成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⑤改革开放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①②⑤    D. ②④⑤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为期两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0年12月21~2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系统总结了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科学谋划了“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重点研究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了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1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的推行促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一中的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展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该运动又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4)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道理?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进行经济建设的探索,逐步推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说历史:

(1)请你根据图一判断“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设的重点是什么?请列举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两例。

(2)图二中的农民积极报名参加什么生产组织?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4)材料三的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哪些失误?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62千米,这是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历史转折。

﹣﹣《在历史的关节点上》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28年”的起止时间。

(2)在建国之初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哪部文献?材料二是1954年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的内容?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