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图中,凤阳县农业生产得到飞跃的根本原因是实行(    )                             

A. 土地改革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大跃进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 国有企业的改革

B. 私有企业改革

C. 大中型企业改革

D. 小型企业改革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A. 国有企业的改革

B. 企业的股份制改选

C. 把企业推向市场

D. 所有制变革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农业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人民公社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从中获得了

A. 土地所有权

B. 土地自由买卖权

C. 生产分配自主权

D. 加入农业合作社权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农村改革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农村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前提是将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

B. 农村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责任制

C. 农村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D. 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是党和政府推动农村改革的重要成果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中国实行对内改革首先是从( )开始。

A. 农村

B. 城市

C. 行政机关

D. 事业单位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85~1988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3年的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高达16.5%.这主要是因为(    )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遍推行    D.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来到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他感慨地说:“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1978年小岗村民的梦想是(    )

A. 建成小岗经济特区    B. 中央进行经济救济

C. 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D. 建立农村乡镇企业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邓小平称之为“农民的伟大创举”,在这种制度下,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把经营权即耕种权承包给农民家庭。虽然开始时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但由于它顺应民心,得民意,故犹如长江之水,滚滚东流,不可阻挡,不可抗拒,迅速普及神州大地。农村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不仅解决了全国人民的衣食温饱问题,而且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全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邓小平把它称之为“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其意义不限于农村,它使我国整个工业化的道路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

——摘编自田纪云《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

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C”。

(1)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______

(2)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人民公社的弊端,解放农村生产力。______

(3)中国农村改革让农民重新拥有了对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______

(4)中国农村改革由于顺民心,得民意,改革一开始就顺利展开,并迅速普及神州大地。______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______。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化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二:“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反映了当时农村怎样的生产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对参与其中的农民产生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农村中的一系列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