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盛唐气象 课时训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唐朝时,一位农民要翻耕田地,他可以使用的当时较先进的生产工具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农业发展迅速,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    )

①司母戊鼎    ②曲辕犁  

③筒车             ④地动仪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佣,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中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A. 艺术的繁荣状况    B. 农业的发展状况

C. 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 开放的社会局面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以下有关唐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交往联系的史实,叙述不确切的是(    )

A. 唐太宗时在西突厥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

B. 唐太宗先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C. 唐玄宗册封过回鹘、粟末靺鞨的首领

D. “和同为一家”是吐蕃赞普在给唐朝皇帝的上书中的话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脍炙人口的唐诗深受人们的喜爱,唐代诗人辈出。郭沫若题写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称赞的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李商隐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节目如问创作“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诗句的作者是谁,你的回答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苏轼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 农业生产发展    B. 商业经济繁荣    C. 对外贸易活跃    D. 经济重心南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大唐王朝近300年间,任用外国人做官不计其数,长安城更是中外文化荟萃之地,是各族文化交融的大都市。这体现出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是(   )

A. 封闭、保守    B. 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C. 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    D. 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读图3,对相关朝代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A. a、c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

B. b、d两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不生深远影响

C. b朝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关系融洽

D. 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增强了北宋军力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三

(1)结合材料一,说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并说明这一事例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3)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三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今文成公主来西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材料三  《忆昔》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为此,唐太宗被尊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当时哪个首领娶了文成公主?为什么说文成公主入藏使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盛世?两首诗的作者是谁?作者被尊称为什么?作者写出以上古诗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读图。回答问题:

(1)图1人物是谁? 图2人物是谁?

(2)图1人物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今天的名称)?这个民族当时的名称是什么?

(3)这个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 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4)你能给这个历史事件起个名吗?

(5)这个历史事件说明了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