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基础检测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大运河是我们扬州的“名片”,在隋朝大运河中,江都(扬州)位于哪一河段?(  )

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 邗沟    D. 江南河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你知道京杭大运河最早是在谁统治时期开凿的吗(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汉高祖    D. 汉武帝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唐代继承了隋大运河的建设成果,利用运河交通形成了以北方长安为政治文化中心,依靠东南财富生存的格局,唐人记载“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这说明(  )

A. 大运河成为沟通南北政治经济交流的大动脉

B. 大运河促进了运河沿岸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C. 唐代统治者利用大运河压迫南方人民

D. 大运河成为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他在位期间成功地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他改革制度,注重吏治;他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使国家安定,经济繁荣。”这位皇帝应该是(  )

A. 汉武帝    B. 隋文帝    C. 隋炀帝    D. 唐玄宗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从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

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③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姓氏具有区分等级贵贱的作用,《贞观氏族志》中的第一姓应该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

A. 重视发展生产    B. 促进民族融合政策    C. 注重任用贤才    D. 提倡节俭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A. 唐太宗    B. 唐高祖    C. 唐玄宗    D. 武则天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坐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 体现三省分权制    B. 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 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题文)北方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A. 唐朝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

B.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戴

C. 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民族

D. 唐朝时北方各民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关于科举制度的影响,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科举考试最大的获益者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B. 参加科举考试人数众多--科举考试笼络了一大批读书人

C.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是一种较为合理的选官制度

D.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人们普遍重视明经科考试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学习唐朝历史后,有同学认为唐朝的社会风气显示出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如图所示文物能支撑这位同学观点的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鉴真的目的地“东瀛”是  (  )

A. 日本    B. 朝鲜    C. 印度    D. 越南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材料论述题

一般认为文帝被其次子炀帝所弑(杀),但此事并不确切。此外,说炀帝是史上罕见的暴君也言过其实,与北朝齐和南朝齐的诸君主相比,他并不昏庸。只是他喜爱奢侈,频兴土木,导致民力疲敝,这是无可置疑的史实。但考虑到其中有开凿大运河,也不能一味非难他;大运河北起白河,中间经过黄河、淮河和长江,到达钱塘江,将东西流向的大河南北贯通,带来的交通革命泽被后世。

--摘自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宫崎市定《中国史》

请回答:

(1)根锯材料指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

(2)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关于大运河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隋唐之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学,不思进取,照样“坐至公卿”,世代垄断高官显位。”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录取,……隋的科举制度还处于开创的阶段,大体在隋炀帝时期,……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

﹣﹣刘宗绪《唐代的选和举》

 

材料四:(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请回答科举制正式诞生是在哪位皇帝时?他设置了什么考试科目?

(2)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选官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四反映了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年间,一位吐蕃赞普统一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朝把一位公主嫁给他。

材料二: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北方和西北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材料三:他治理国家很有能力,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在两位贤相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统治前期,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1)材料一中的“公主”指的是谁?材料中反映的唐蕃和亲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的“天可汗”指的是哪位皇帝?

(3)材料一、二中唐朝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4)材料三中“他”指的是哪位皇帝?”材料中的“鼎盛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