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检测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丽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有个初中的学生误入了时光的隧道,到达了河姆渡地区,看到这样一个原始农耕的场景,河姆渡原始居民在收割粟,他们用铁制农具翻地,赶着牛在犁地,通过都江堰引入黄河的水灌溉。回到现代后把见到的场景告诉了大家,大家都说这是假的,因为有多处错误,总共是多少出?(     )

A. 2    B. 3    C. 4    D. 5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

A. 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 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 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 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2011年3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馆藏青铜国宝“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该鼎建造的时代以及它内部的文字应该是(  )

A. 商代,甲骨文    B. 商代,金文    C. 两周,甲骨文    D. 西周,金文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不能说明战国时期(      )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 铁制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D. 铁制农具最早开始出现在春秋时期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柳宗元的观点是(      )

A. 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    B. 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C.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 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朝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实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 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 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科举制    D. 推恩令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你可以读《史记》了解的历史事件有(     )

商鞅变法    ②中国同欧洲直接来往  ③焚书坑儒   ④昭君出塞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诸子各学派外出游说、讲学时,随身携带的各种著作和典籍往往要用车搬运,很不方便。后来促使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 

A. 造纸术    B. 火药         C. 印刷术        D. 指南针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蒲松龄的名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哪两个历史时期(     )

A. 春秋和战国    B. 秦末和春秋末    C. 战国和三国    D. 秦初和汉初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侧图中的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这一地区何时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   )

A. 119

B. 60

C. 60

D. 76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

A. 四川    B. 陕西    C. 甘肃    D. 新疆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A. 秦朝时期    B. 西汉时期    C. 魏晋时期    D. 隋唐时期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迪丽热巴扮演的是白凤九,热巴以她的甜美可爱圈粉无数,热巴是新疆维吾尔族人,那么新疆是在哪一事件之后开始纳入中国版图?(    )

A. 秦始皇统一中国    B. 张骞通西域    C. 西域都护的设置    D. 班超经营西域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 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淝水之战    D. 赤壁之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东晋建立之初,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东晋统治者的政策开明    B. 北方南迁流民的开发

C. 南渡士族的努力    D. 历代经济发展的积淀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唐朝诗人胡曾这首诗描述的是(   )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淝水之战    D. 澶州之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时期,实现短暂统一的朝代是(  )

A. 北魏    B. 东晋    C. 西晋    D. 前秦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你认为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

A. 公元前3世纪初    B. 公元前3世纪末    C. 公元4世纪初    D. 公元4世纪末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 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 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 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现在的食品安全令人堪忧,于是一些城里人,利用周末时间去农村亲自种地,这就是“城市农夫”一族,但是他们缺乏科学种地的知识,你给他们推荐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神农本草经》    D. 《九章算术》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系的发展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的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中,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材料二:

材料三: 2014年11月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设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将为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请回答:

(1)丝绸之路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辟的?根据材料指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物品和文化。

(2)材料一中“凯撒的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传入的?经过这条通道,诞生于古印度的哪一种宗教传入我国?为开辟这一通道做出了最杰出贡献的人物是谁?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精神品质?

(3)新疆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哪个朝代?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我国设立丝路基金有什么现实意义?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皇帝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二中“皇帝”指谁?体现了哪一项改革措施?此次改革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2)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古代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3)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向全面深化推进,结合以上材料思考改革成功需要什么条件?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