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17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河南是文物大省,既有众多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源于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 )

①殷墟②龙门石窟③黄帝故里拜祖大典④端午节⑤豫剧⑥少林功夫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④⑤⑥    D. ③⑤⑥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据清通州(今南通)人刘长华《梓里述闻》记载,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舰队侵入长江以后,一直开到南京。军舰来往于南通江面时,当地人惟恐英军登陆,纷纷下乡避难。该记载反映的侵略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突出成就是(  )

A. 用暴力方式推翻了清王朝    B.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 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D. 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度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一誓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新文化运动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黄埔军校的创办

C. 南昌起义的发动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2017年是长征胜利结束81周年,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八年级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丁    D. 丙、丁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使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B.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C. 废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消灭了资产阶级

D. 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学习小组讨论问题:“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正确的是( )

甲同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乙同学: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丙同学: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丁同学:制订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尼克松访华习近平访美事件的解读中,错误的是(  )

A. 尼克松访华事件发生在1971

B. 尼克松访华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自尼克松访华以来,中美关系保持了总体稳定

D. 习近平访美对于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成就,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科学工作者排除“左”倾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

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人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的服饰,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     )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开辟    C. 法国大革命    D. 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774年,英军统帅盖奇在给伦敦的报告中惊呼:“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中……,全体人民达到这样的狂热程度,以致准备进行疯狂的尝试。”报告中“共同的事业”是指( )

A. 维护国家的统一    B. 摧毁封建专制统治

C. 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D. 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图是某位同学的学习笔记,根据所示内容判断他笔记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

A. 拿破仑

B. 罗伯斯庇尔

C. 克伦威尔

D. 华盛顿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共产党宜言》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

A. 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 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 指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    D.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历史客观规律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晚清学者诗人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中写道:“玉墙旧国纪维新,万法随风倏转轮。杼轴虽空衣服粲,东人赢得似西人。”诗中描述的引起日本社会重大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A. 大化改新    B. 明治维新    C. 维新变法    D. 农奴制改革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办了一期黑板报,有如下的一段宜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的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请你给宣传材料中的“发明”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

A. “火车时代”的到来    B. “汽车时代”的到来

C. “蒸汽时代”的到来    D. “电气时代”的到来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至2017年,92岁高龄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作为英国的国家象征已经65年了,但国家最高权力却始终掌握在议会手中。这种政治体制的法律依据是( )

A. 《民法大全》    B. 《人权宜言》

C. 《权利法案》    D. 《独立宜言》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二战中一位德国老兵回忆说:“9月13日,我们的队伍突入市区,攻占了市中心的玛玛耶夫岗。双方开始逐街逐棱逐屋地争夺厮杀,光是火车站一个地方,双方就先后易手十多次。……我感到战斗打到这种程度时己经不再是一场争夺战略要地的单纯的军事行为。正是因为这个城市名称的象征性意义,希特勒和斯大林都下定了拼死争夺的决心,一个坚决要征服,一个誓死不放弃……”上述内容描述的战役是( )

A. 阿拉曼战役    B. 攻克柏林战役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诺曼底登陆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题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文。文中描述了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产品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10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这件事的深层意义是( )

A. 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    B. 中国产品在美国受到不公正待遇

C.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D. 中美两国关系恶化影响正常贸易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一位艺术家说过:“绘画并不是为了装饰住宅而创作的,它是抵抗和打击敌人的一个武器。”下面那幅作品最能反映这一观点(  )

A. 《蒙娜丽莎》    B. 《向日葵》    C. 《格尔尼卡》    D. 《美国的悲剧》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历史地图记载着前人的足迹,历史书籍讲述着过去的故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这条商路形成于何时?对当时中国有何积极作用?

(2)图二与图一有何联系?这部书对欧洲哪一事件产生了影响?

(3)通过上述材料与问题,你有何认识?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下面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一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帐,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

(1)根据材料一,我国民族工业产生于近代史上哪一次探索?

(2)根据材料二,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了怎样的时代?请你分析其出现的内外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一战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状况?

(4)请总结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特点。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到2007年的249530亿元。其中,从1978年的3645亿元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的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的时间,此后10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趕过10万亿元大关,2002-2006年进入高速增长期,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在此基础上,2007年一年又增加3.76万亿元。

材料二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安徽省农村发生了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变革,其中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严俊昌、严宏昌等18户农民是最初响应这次变革的。

材料三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从武昌、深圳、珠海到上海等地,一路大讲改革开放,反复强调改革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动摇不得。他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谁不改革谁下台。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表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变革”指的是我国在农村推行的哪一项重大改革?这项改革带来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中的“发展是指什么?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这句话 新时期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指导意义。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对李生起妹,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和平中又潜伏着战争。远离战争,维护和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中飘扬着的一面残破的美四国旗。画面上有点明主题的文字“ REMEMBER DEC.7th!",意思是“记住12月7日!”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哪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对当时的战争有什么影响?

(2)运用数据和图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看出两次世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当今国际形势,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战争的悲剧重演?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20世纪的世界局势激烈动荡,跌宕起伏,犹如一部精彩的史诗巨片,请你结合20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化,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