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贵阳)2018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史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重寻近代中国》一书中写道:“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不是割让香港(岛),而是五口通商。”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赔款数额对中国社会危害不大

B. 割让领土没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C. 条约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 条约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 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B. 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C. 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D. 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某历史文献有这样的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当时倡导剪发辫是因为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新中国建立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这段话反映了张謇(  )

A. 赞成商务立国    B.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主张学习西方教育思想    D. 提倡实业救国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神州日报》是旧上海的报纸。该报纸自1911年10月12日开辟了《鄂省大风云之详报》《本报鄂乱专电》《鄂乱各面之专报》之类专栏。比较确切地说,其中的“鄂乱”是指

A. 广州起义    B. 武昌起义

C. 义和团运动    D. 南昌起义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 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C.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曾作诗云:“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遵义会议上确立在党中央处于核心领导地位的是

A. 李大钊    B. 陈独秀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它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里的笔下,它是前所未有的事;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它是惊心动魄的史诗。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A. 北伐战争

B. 长征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至抗战结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按1937年比值计算)。以上材料中的数据直接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法西斯国家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  ④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孙子兵法·谋略篇》中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大意:不战斗就能使敌人屈服,才是最好的)下列哪座城市的解放体现了这一策略

A. 南京    B. 北平    C. 沈阳    D. 天津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这是严复对下列哪个事件的评价                                             (   )

A. 设立京师大学堂    B.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C. 废除科举制    D. 《申报》的创办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海国图志》成书后(如图),“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这部书

A. 学习西方的主张打击了守旧派的盲目自大

B. 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与顽固守旧思想相违背

C. “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D. 暴力革命的主张危及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史实从本质上说明了

A. 慈禧不能接受西方的物质文明

B. 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C. 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D. 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在描述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时说道:铁路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下列关于此现象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

B. 国民党发动内战

C. 官僚资本的压迫

D. 一战后我国民族工业的产品质量下降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材料二 “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清史稿》

材料三 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电至京师,举国哗然,内之郎曹,外之疆吏,咸有争论,……初则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余,湖南举人任锡纯、文俊铎、谭绍裳各联名数十,首诣察院,呈请代奏。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五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材料一中的“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是谁?受他影响,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一书的目的是什么?

(2)说出材料二中严复影响最大的译著,书中提出的进步观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中日和约”是指近代史上的哪一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谈谈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怎样的态度?

(5)列举史实说明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材料五中的“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李老师让同学们围绕“近代化探索”这一主题设计历史板报,请你参与完成。

栏目一:举步艰难

,

图1 江南制造总局  

,

图2 汉阳铁厂  

,

图3 京师同文馆

,

图4 北洋水师  

,

图5

(1)图1至图4反映了“近代化探索”的哪一历史事件?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指出其反映了该历史事件的什么活动,并简述活动的理由。

栏目二:柳暗花明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2)阅读图5及材料,指出这一伟大人物认为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奋斗目标是否实现,为什么?

栏目三:旭日东升

陈独秀

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

1902年赴日本考察;1907年赴德国访问;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

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

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

1902年留学日本

 

 

(3)根据栏目三的材料,说说表格中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概括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铸就了惊天动地、气贯长虹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

材料一

创举(或事件)

意义

①__井冈山革命根据地__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__井冈山会师__

改编了军队,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井冈山道路

开创了一条③__农村包围城市__,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材料二 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诗歌长征”纪念活动。品读毛泽东的《长征》,帮助他们完成纪念活动。

材料三 抗战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从面对外来侵略,国难当头之际,全体中华儿女一致抗日中体会到;从掩埋了牺牲战友,擦干脸上的泪水勇往直前的战斗中体会到;从面对日寇的疯狂杀戮、血战到底的气势中体会到。

(1)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按照提示完成材料一表格。

(2)根据材料二诗歌,列举遵义会议后红军在长征中的壮举,并概括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

(3)列举1938年在正面战场和1940年敌后战场,中华儿女一致抗日,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根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