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2017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毛泽东曾评价说:“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促进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大转型的措施是

A.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 重农抑商

C. 建立县制    D. 根据军功授爵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 有学问的人很多    B. 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 西周实行分封制    D.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侧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 促进了民族融合

B. 丰富了发展了中华文明

C. 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D. 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2017年高考改革新方案正式出炉,其中不分文理科、取消6项加分项等调整内容备受人们关注,我国考试制度的演变源远流长,唐朝时常考的科目是进士科和明经科,唐玄宗时,进士科主要考查

A. 政治    B. 历史    C. 诗歌    D. 经济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图中的漫画体现了清朝时期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 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

C.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D. 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德国有位画家在某时期创作了一幅《在中国作战》的讽刺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A. 鸦片战争时期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D.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某历史著作中有“师夷长技图谋自救”车“公车上书轰动全国,“三民主义光芒闪耀”、“民主科学旗帜飘扬”等章节,此著作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A. 近代化的探索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D.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选项中最能概括右表空白时间段的主题词应该是

A. 五四风雷,示威游行    B. 星火燎原,消灭军阀

C. 国共合作,全面抗日    D. 开天避地,渐趋成熟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国民党就20世纪40年代的国共关系某一事件评论道:“这一事件固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该“事件”指的是

A. 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B. 西安事变

C. 重庆谈判    D. 三大改造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了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风景秀丽宜人    B. 少数民族众多

C. 政治斗争激烈    D. 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采用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小丁在探究中国与某国关系发展简史时制作的年代尺,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关系(   )

A. 美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日本

 

详细信息
13. 难度:压轴

四大文明古国之―的古代印度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小明在学习过程中摘录了前“1789年”“人权宣言”“拿破仑”等关键词,你认为他正在学习的历史知识是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法国大革命

C. 美国的独立    D. 日本的明治维新

 

详细信息
15. 难度:压轴

某校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时,将它与俄国1861年改革进行了比较,概括出两次改革运动有以下相同点。其中正确的概括是

A. 改革前两国都使奴隶社会    B.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 改革都“解放”了农奴    D. 改革后都建立了封建政体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科技发明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在享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他”被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力学上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他”是

A. 哥白尼    B. 达尔文    C. 爱因斯坦    D. 牛顿

 

详细信息
18. 难度:压轴

下表格中史实与结论相一致的是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②③    D.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小明在报读搜索引擎中输入“1993年、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等文字,他查找的国际组织应是

A. 联合国    B. 世贸组织    C. 亚太经合组织    D. 欧洲联盟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关于马歇尔计划,时任美国总统特别顾问的克利福德曾说过,“我们担心的不是市场,而是预防苏联扩大其控制范围”。据此可知,美国推行改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

A. 经济援助    B. 称霸世界    C. 造福各国    D. 预防苏联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压轴

先进的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的出现给社会面貌与社会阶级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以来,由于--A--农具和--B--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先后在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摘自人教版八下教材

材料三

 

材料四  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蒸汽机出现

以后,极大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1840年前后,美国--C--生产已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力迅猛发展,资笨主叉国家并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D--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1)结合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一中A和B横线上的内容,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先进生产工具

和生产方式的运用有利于哪一阶级力量的兴起?

(2)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材料二中“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是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有利于欧洲哪一阶级力量的产生与发展?

(3)上述四幅图片和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有人说“该事件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相

背离”,你如何简要理解这句话?

(4)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出材料四中C和D横线上的内容。

 

详细信息
22. 难度:压轴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革命与建设的征程中不断探索,实现了一次次伟大转变,引领中国走向独立与富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胡锦涛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而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总结了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其中有一个就是“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

材料二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王的伟大传奇。”

材料三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材料四 1978年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材料中“这个伟大的事件”指什么?材料中“创造性地革命道路”是指毛泽东通过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终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请问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于哪里?之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第四军成立,请问当时的军长是是谁?

(2)材料二中的“战略转移”指哪一历史事件?哪次历史会议的召开引领这场“战略转移”最终走向胜利?

(3)材料三表明到1956年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了怎样的转变?
(4)材料四中的“伟大转折”是指什么会议?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在中共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在2001年正式成为哪一国际组织的一员?

(5)综合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光辉历史,你最中国共产党有怎样的认识?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在近现代史上,中美日三国的外交关系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哈定总统邀请九个大国于1921年11月出席会议,缔结一项国际协议来保持神话般的中国市场的开放。

--------《美国世纪》沃尔特·拉菲伯等人著

材料二  1942年底,中美关系发展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决定联合作战。

------------据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 的中美关系及启示》整编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会议”最后签订了哪项“国际协议”来“保持神话般的中国市场的开放”?该协议最有利于哪一国家在中国的扩张?

(2)热材料二中哪一句话是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原因”的表述,中美关系的转折性变化在材料二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图一反映了美国对日本采取何种政策?图二反映当时的中美关系如何?这种关系是在什么国际格局背景下形成的?该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组织的建立?

(4)你认为中美日三国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才能给广大民众带来福音?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