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小明同学制作了两则读书摘要,请你判断这些内容与位皇帝有关(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元世祖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中国古代四个历史时期中央行政系统的简表中,属于明朝的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

A.     B.     C.     D.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诗)

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诗)

C. “苏湖熟,天下足” (宋谚语)

D. “无徽不成镇” (明清谚语)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下边的示意图对这一过程的完成作了形象的描述。图中①对应的朝代应该是(   )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A. 指南针            B. 火药

C. 印刷术            D. 造纸术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魏源在《圣武记》中写道:“是时,朝廷已平三藩,定陇蜀,收台湾,和鄂(俄)罗斯,天 下无事。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臣于朝,下诏亲征”。 这里的“圣祖”是(  )

A. 汉武帝    B. 孝文帝    C. 元世祖    D. 康熙帝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正在筹拍的《建元风云》大戏,浓墨重彩歌颂忽必烈。下列不属于忽必烈所为的是(    )

A. 设立澎湖巡检司    B. 下令开凿和疏浚大运河

C. 实行行省制度    D. 建立蒙古国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图人物有关的史实是(  

①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

②创立的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重视农业生产,鼓励人民开荒种粮,推广棉花种植技术

④建立了元朝,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家分裂的政治局面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竟说:“字于国号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这反映了统治者(  )

A. 设立军机处    B. 实行八股取士

C. 制造文字狱    D. 设置厂卫机构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元朝专门设置哪一机构加强对它的管辖?(   )

A. 宣政院          B. 伊犁将军    C. 驻藏大臣    D. 军机处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A. 抗击外来侵略    B. 民族关系发展    C. 中外友好往来    D. 君主专制强化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朝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的地步。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B.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C. 西起玉门关,东到山海关    D.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政府都注重加强时新疆地区的管辖。下列措施不能反映这一史实的是(   )

A.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B. 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    C.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D.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我国历代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和注重对边疆的有效管理。下列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   )

A. 西藏    B. 东北    C. 新疆    D. 台湾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自称有“十全武功”,下列不属于其“十全武功”的是(   )

①收复台湾②开始设立军机处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④赐予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的封号

A. ①②⑧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清朝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的信函中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清朝统治者采取的对外政策是(   )

A. 禁止对外贸易政策    B. 闭关锁国政策    C. 禁海政策    D. 重本抑末政策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对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理解是(   )

A. 只许五口通商    B. 排斥一切洋务    C.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 严禁一切对外贸易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请问该书是(  )

A. 《天工开物》    B. 《农政全书》    C. 《本草纲目》    D. 《齐民要术》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材料一  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 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 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实行什么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这个制度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三  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2)材料二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有什么作用?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材料四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5)上述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概括该制度带来了什么积极影响。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一切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等创造活动的前提。

材料一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材料二


材料三 (明代中后期)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这就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伦理道德。

材料四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1)材料一反映了南朝江南经济什么现象?指出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北宋都城怎样的经济现象?这一现象极大的推动了宋代文化的繁荣,试举一例加一说明。

(3)材料三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4)材料四及图二所示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说出它的名称和出现的时期。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 一带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材料一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1)读材料一,请问宋朝统治者为管理海外贸易,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   历史将记住这个日子,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编自当年明月《明朝的那些事儿》

(1)根据材料二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2)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

(3)郑和下西洋有哪些影响?

(4)郑和下西洋对我们有何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