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2017届九年级模拟检测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小明在网上检索黄河流域”、“”、“半地穴房屋。由此你能判断小明检索的最可能是 (    )

A. 元谋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北京人遗址    D. 半坡遗址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图片能够反映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是                                         (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针。”这种情况最早出现于何时?(   )

A. 北宋    B. 南宋    C. 明朝    D. 清朝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史学家蒋廷黻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形容为“引狼入室”,其中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尤为突出。这与《马关条约》的哪一项条款有关(    )

A.增开通商口岸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是小明同学制作的社会生活变化知识表,表中的★处应当填写 (   )                

A. 交通、通讯的发展    B. 社会习俗的变化    C. 文化生活新气象    D. 科学、思想和文化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行标志”

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的人有①奴隶  ②妇女  ③外邦人   ④儿童(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4-16世纪,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达•芬奇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    B. 麦哲伦环球航行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C.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D. 文艺复兴促进了大西洋沿岸的经济繁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说明牛顿的发现 (  )

A. 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 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 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D. 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A.文艺复兴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斯大林曾“工化的中心,工的基,就是展重工一思想给苏联发来的直接影响是 

A.建立了社会主制度            B.致了国民经济比例重失

C.加速了农业化的            D.形成了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C. 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商鞅变法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有哪些相同的措施 (    )                ①在地方设立县   ②发明文字   ③统一度量衡   ④承认土地私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 (     )

A. 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B. 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 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 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 “开拓了世界市场”,……“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等。能为上述结论提供事实依据的选项有(     )                                                  

①三角贸易  ②新航路开辟  ③工业革命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③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有位西方学者把一战后的国际形势描述为“从和平走向战争”,能反应这一特点的是      (    )

A. 经济危机的爆发、持续    B. 德意日建立法西斯政权

C. 英法俄组成协约国集团    D.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瓦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12年诺贝尔和平奖属于欧盟,颁奖词称欧盟在过去60年中促进了欧洲和平与和解,民主与人权作出了贡献。以下关于欧盟的内容错误的是(    )

A. 1991年正式成立    B. 由欧共体发展而来

C. 统一使用欧元    D. 成立目的提升经济,提高政治地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这种现象实际上的表现是 (    )

A. 世界经济全球化    B. 政治格局多极化

C. 外交多边化    D. 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有地位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   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之三分之二以上可弹劾之……”。它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

材料二: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民主太少,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四:依法治国,就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写出材料一中《……》法律的名称,并分析该内容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4年宪法确立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法律文件相比性质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民主太少”的原因是什么?试举出一典型事例。

(4)材料四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说明民主法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5)请你为上述材料概括一个学习主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十八大以来开启了改革事业的新启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以更大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回顾中外重大改革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改革设计篇:改革取决于改革社会群众,也取决于改革者的智慧与勇气。

 

 

 

 

     图一:商鞅舌战图

 

 

材料一:孝文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图一商鞅力排阻挠进行社会改革目的。材料二中看出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原因。

(二)改革意义篇: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材料二: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明治领导人在竭力实现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果。他们废除了藩体制,撤销了原来的阶级制度,依靠征兵制设置了军队以取代过去的武士阶级,建立了近代经济机构的基础,这都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进而创建了近代政治体制。——赖肖尔《近代日本新观》

 

材料二反映了俄国近代化过程中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改革内容。分析俄、日社会改革的共同影响。

(三)改革实践篇:改革没有固定模式,走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材料四: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五: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六:

   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谈话要点》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实质。从材料四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材料五中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建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二战后国际关系

材料一: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斯蒂芬安布罗斯《全球主义的兴起》  

(1)材料一表明二战后初期美国试图“挑起领导的担子”的含义。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和前苏联取代西欧成为主导全球化的核心,但它们之间遏制与反遏制的政治对立,“没有硝烟”的军事抗衡,将世界撕裂为两个新的东西方文明。在华约建立后的十年里,中国呈现出集体的焦虑与浮躁,亚非会议上反对霸权的诉求,广大农村集体主义的豪情,能源产业“超英赶美”的盲动……都折射出中国人急于改变处境的焦急心态,即突出美苏重围发展中华文明。

    ——摘编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垂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将世界撕裂为两个新的东西方文明”的原因美国和苏联历史里有一段亲密期,列举相关史实中国此时怎么处理苏美关系?

材料三:本月是一次意外事件40周年的日子,这次事件甚至催生了一个已经进入我们政治词典的短语——…… (1972年)2月28日离开中国前,尼克松在欢送他的宴会上说:‘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这体现了一点尼克松的虚荣心,但他说的确实没错。”

                                         ——2012212 《华盛顿邮报》

(3)材料三反应中美历史上哪个事件?表明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思考当前世界政治形势呈现怎样的局面?二战后中、美、苏关系变化有什么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