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徐州市七县区2017年九年级第二次质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历史上第一个帝王年号是西汉武帝时的“建元”,最后一个年号是清末的“宣统”。郭沫若诗句中有:“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以“贞观”和“开元”作为年号的皇帝分别是(  )

A. 唐高祖唐太宗    B. 唐太宗武则天

C. 武则天唐玄宗    D. 唐太宗唐玄宗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易中天总结道:中央集权,春秋是准备,战国是实验,秦汉是完成。之后的唐宋元明清,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以下选项不适合“中央集权”这一主题的是(  )

A. (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B.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D. (郑成功)“开辟荆棘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岛;1895年,《马关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领土和主权;1901年,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下列最能体现上述历史的主线是(  )

A. 中国百年屈辱史    B. 西方列强侵华史

C. 中国人民探索史    D. 中国人民抗争史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胡锦涛说:“这个伟大的时间,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时间”距今(  )

A. 60周年    B. 70周年    C. 80周年    D. 90周年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图是教育部司局函件的标题,其中“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其中与1921~1935年相对应的是时期时代特征(  )

A.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B. 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C. 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 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下列思想动态与其历史影响的搭配,相符的是(  )

A. 百家争鸣一不利于学术进步

B. 文艺复兴一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

C. 启蒙运动——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D. 邓小平南方谈话一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回归后的香港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 社会制度    B. 经济制度    C. 主权归属    D. 社会生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古希腊文明与其它古文明的不同之处,便是崇尚自由,既富于热情,又强调理性。古希腊的雅典还发展出一套完善的民主制度,对后来的西方文明与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民主政治的性质是(  )

A. 原始社会民主政治    B. 奴隶制民主政治

C. 封建制民主政治    D.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观察下图两枚邮票,我们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 伏尔泰的启蒙思想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罗斯福“新政”与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

A. 都为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

B. 都有利于本国经济恢复和发展

C. 都巩固了本国资本主义制度

D. 都巩固了工农联盟的国家政权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图为二战时期美国战争海报,依据图中英文“China is Helping Us”和“Help China”判断,海报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九一八事变后

B. 德国突袭波兰后

C.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D. 雅尔塔会议后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2016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古巴时表示,他跨越历史和意识形态的阻隔、伤痛与分离的藩篱来到古巴,意在埋葬美洲大陆最后一丝“冷战残余”。对奥巴马所说的“冷战”认识错误的是(  )

A. 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色彩    B. 尽量避免直接的军事对抗

C. 是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纷争    D. 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在答题卡上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史实

推论

正确与否

(1)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汉武帝每年都派使节去访问西域各国,西域派来的使节和商人也络绎不绝。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 西域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张骞通西域为开通丝绸之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科举制度)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统治中国的是……—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贏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科举制选拔了一批真才实学的人参与政权,但是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选拔。

 

(3)

上海沦陷后荣氏申新8个纱厂中,有6个被日商纱厂接管,余下的2家位于租界内的纱厂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视为“敌产”而被“军管理”了。据资料统计显示,仅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间,上海被日军摧残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8亿元。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侵略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4)

1947年夏,“刘(邓)的部队超过陇海铁路,向南猛插300英里,在鄂豫院边界……。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

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战争的战略态势,还标志着国民党政权覆灭。

 

(5)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

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

这次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6)

世界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的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

新的世界秩序向多极化发展,美国已丧失其超级大国地位。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12年1月29日《申报》第八版发表了署名江东的两首绝句诗,《自民军光复南京,各省纷纷剪发,不亦快哉,戏成二绝以博一笑》:“一自降旗出石城,西风吹散剪刀声。从今而入文明国,要与欧西并马行。专制沉沉毒已深,谁知胡尾久如林。义旗一指群心解,烦恼千丝无处寻。”

同一天《申报》还报道了一条新闻《宽限剪辫》,说是自光复后,杭州下令剪辫,极为严厉,于是杭州市郊乡民,大起恐慌,相约不再进城买卖。杭州城内的六十二家商号联名请求浙江军政府,宽限十天以准备年货。

——摘编自杨早《头发的故事》

(1)结合情境,分析说明“光复”的含义。

(2)辛亥革命前后兴起的剪辫运动不仅仅是社会习俗的变革,还有深远的政治意义。据情境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剪辫的政治意义。

(3)结合情境,指出杭州严令剪辫在杭州百姓中引起了怎样的反应?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4)除剪辫外,请再举一例说明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入文明国”,“与欧西并马行”。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融入全球化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曲折。随着中国在全球化舞台上发出越来越有力而清晰的声音,世界出现了反全球化的浪潮,中国再次面临挑战。

【世界篇】

材料一  全球化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把分散割据的世界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大市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即16世纪前后“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1)根据材料一,“地理大发现”对经济全球化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二  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使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2)三次科技革命中,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的重要发明各举一例。

依据材料二指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中国篇】

材料三  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这)是他们积325年窥视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西方人“积325年窥视之后的一逞”指什么?它从经济上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79年打开的第一扇“窗”——经济特区则是我们永远需要铭记的。

——《1978—1983特区,中国打开第一扇窗》

(4)中国在靠近香港打开的“第一扇窗”是什么?

材料五  中国将坚定不移参与区域和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为实现亚太地区和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1年胡锦涛讲话

(5)依据材料五回答,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的主张是什么?中国参加的国际性经济组织有哪些?

材料六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的时候……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反全球化的呼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足。

——习近平在2017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

(6)针对材料六所示问题,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