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大同市矿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下列事件中最能反映这句话内涵的是()

A.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D.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其主要依据是()

A. 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 确立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

C. 当时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确定了国名、首都、国旗、国歌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2006年7月1日被称为“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的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西藏人民为之欢呼;几十年前让西藏人民欢唱《翻身农奴把歌唱》 的事件是(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西藏和平解放         D.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土地改革的法令是《中国土地法大纲》

B.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 到1952年底,我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建国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有()

①和平解放西藏②稳定物价之战

③土地改革运动④抗美援朝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54年颁布的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有(   )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④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教训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中决定(  )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 加速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

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大力发展轻工业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

A. 邓稼先    B. 杨振宁    C. 侯德榜    D. 华罗庚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党和中央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策是()

A. 土地改革    B. 民族区域自治

C. “三大改造”    D. 生产改革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20世纪70年代,美国急于同中国改善关系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B. 中国采取不再敌视美国的政策

C. 美国在华有重大利益

D. 美国与台湾的关系日趋冷淡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下列外交成就或活动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

①出席APEC会议         ②出席万隆会议

③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2006年4月,以千龙网、新浪网、搜狐网等100余家单位联合倡导的文明办网之风在全国迅速传播,很快掀起了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潮流。我国有关部门也制定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这些做法其客观因素是 (  )

A. 青少年上网的人太多                             B. 多数上网人的语言、行为不文明

C.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健康的内容,也有不健康的内容    D. 青少年要以学业为主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我国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D.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轨道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有 (  )

①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   ②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③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    ④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澳门问题表述错误的是()

A.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B. 澳门回归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驻军澳门。

C. 1982年,针对澳门问题,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进行了谈判

D.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上的五星象征着国家的统一。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称赞的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一五”计划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20世纪80年代初,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的中央领导人是()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刘少奇    D. 周恩来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2004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早在1973年,他就已经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有人作诗赞美他:“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 (  )

A. 邓稼先    B. 钱学森    C. 杨振宁    D. 袁隆平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光辉旗帜的是()

A. 马克思主义    B. 邓小平理论

C. 毛泽东思想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图一和图二中两个柱状图分别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农业的产值对比。

请回答:

 

(1)从图中你获得的信息是什么?(至少写出两个)

(2)从你得出的结论中任选一个说一说:这一变化的原因。

 

三、填表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1)_______年,中央政府颁布了____________大规模的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从此土地由_______________变为了___________。

(2)__________年,党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对农业实行____________,从此土地制度由___________变为了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运动。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7)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弱国无外交”一个国家的外交代表着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请列举建国后中国不同阶段的外交活动。(每一时期最少列举出两个)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什么?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2005年4—5月,台湾地区重要党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来到祖国大陆。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重申了“一个中国”的立场。这说明了包括台湾地区人民在内的绝大部分中国人是认同“一个中国”的,“台独”是不得人心的。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初,李登辉不顾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反对,相继抛出所谓“一中一台”,“两国论”……

2004年3月20日,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导演了所谓“全民公投”,妄图将“两国论”合法化,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分裂出去……

2007年4月,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公布后,“台湾体委”汇集台湾“中国台北奥委会”,随即举行记者会称“……台湾不欢迎圣火入台。”

(2)结合所给材料说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哪些有利因素?同时还存在哪些不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

材料四: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