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历史复习:中国侵略史(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当时侵略需求的条款是(  )

A. 英国人在中国犯法由英国领事裁决    B. 强迫中国开放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

C. 双方商定英商进出口中国货物的关税    D. 英商在中国取得居住和租地的特权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费正清指出:中国进入19世纪之后社会诸方面发生巨大的质的变革,这种质变通常被看作是近代化,它不仅是受到欧洲文明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结果,而且是中国内部社会演变的结果。中国人口和领土的增长所造成的它来自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力量不在外来压力之下,它们决定了中国向现代转变。此处,它们是指(  )

A. 欧洲文明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B. 中国内部社会演变

C. 中国人口和领土的增长    D. 欧洲文明的影响和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    B. 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 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D. 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巨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是指(  )

A. 《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B. 《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C.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 《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 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冲击了夷夏观念,形成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C. 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D. 中国的历史进程由此发生了重大转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攫取上述特权时还要求清政府(  )

A.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B. 赔偿日本白银45亿两

C.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D. 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中国意识到变革制度的迫切性    B. 传统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C. 天朝上国的观念被彻底粉碎    D. 促进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清史编年》载:甲午年10月,英使欧格讷来津与李鸿章谈调停中日战争事。欧问:当如何和法?李答,惟先劝两国停战,再议朝鲜善后事宜。欧云:今要议和,非允赔兵费不可。李曰:与其赔兵费,不如留此费以用兵,断难依允!通过材料判断出当时(  )

A. 日本想尽快结束战争    B. 英国力图压制日本

C. 英国建议牺牲朝鲜    D. 李鸿章拒绝了英使的议和条件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 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 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抗日战争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后,一些中国人认为林则徐如果有机会主持军事,中国就不会输掉战争。这种不服输反映出(  )

A. 不了解世界形势    B. 坚定的民族气节

C. 痛恨清廷腐败    D. 主张发展近代军工企业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光绪二十年,英商将纱机两万锭运达上海,准备投入生产,清廷不准。第二年……英商据之以争,清廷只好允准。省略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B. 清廷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C. 中国准忝设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从事商业、工艺、制作

D. 大清国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

A. 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 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 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D. 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图是漫画《甲午轶事》,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反映了(  )

A.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结构

B.甲午战后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日益高涨

C.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结果

D.战争的结局在于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这一政策也推广到欧洲以外,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减免关税、开放市场。

材料二:中国自1840午开始的现代化进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跨越……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英国是如何在中国实现这一政策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表现。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