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成武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徐中约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这里,代表的杂志应该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日本企业家大岛川一在重庆开了一家铁厂,你认为这件事最早会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C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强迫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的目的是

A增进中英友好来往

B.帮助中国对外开放

C在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D.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史上,李鸿章是一个遭到人们抨击最多的大臣,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代表清朝签订了许多卖国条约。他代表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签订后,北京市民王先生生活影响最大的是  

A、不能再到日本人开设的工厂里上班了

B、去上班不能再经过东交民巷,必须绕道而行

C、原有政府被推翻了,由外国人直接管理北京一切重大事宜

D、市场上只能买到英法等八国的商品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

A.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 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

C.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思想启蒙

C.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

D.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息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人物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

A. 魏源B.严复C.胡适D.孙中山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你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出版它的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

A. 三联书店B.商务印书馆C.同文出版社D.外文出版社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

A. 爆发了五四运动B.成立了中国共产党C.发动了辛亥革命D.建立了中华民国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在中国近代,国共曾有过兄弟般的合作。下列图片对应的历史事件中能体现这种合作的有(  )

A.     B.     C.     D.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的准确含义是

A认识到城市中心暴动的错误性

B.武装夺取政权

C.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D.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抗在日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请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

         

 

A①③②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歌中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抗日战争 ①洗雪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 ②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如图是美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宣传画,其文意是“援救中国”、“中国正在帮助我们”,这反映出( 

A.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B.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C.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在一幅军事地图前,一些解放军将领正在研究作战方案。从图中可以看到徐州、碾庄、双堆集等地。这预示着哪场战役即将开始  

A.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C.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D.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在学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个单元后,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四部影片,其中不符合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是:(  )

A. 《重庆谈判》    B. 《大决战》

C. 《渡江侦察记》    D. 《西安事变》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0分)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中国近代化的先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提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超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

材料二  李鸿章大事年表摘录

1863年,奏准设立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人才。

1865年,署理两江总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

1871年,与曾国藩会奏陈兰彬选聪颖子弟赴美国留学。

1872年,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5年,奏设开平矿务局。寿命督办北洋海防事宜,开始着手组建北洋海军。

1879年,奏设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请政府内部哪一派别的主张?这个派别的主张的主观目的是什么?(4分)

(2)写出材料二中李鸿章所创办的军事、民用工业各一个。(2分)

(3)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写出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化作出的重大贡献。(4分)

 

详细信息
22. 难度:压轴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的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根据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光绪帝宣布变法,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等。

——北师大版八上历史教材

材料二: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变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变法”中主导力量,属于哪一政治派别?写出这一派别的一个代表人物?

(2)孙中山后来把材料二中的纲领进行阐发,成为领导哪一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叫什么名字?孙中山代表的这一政治派别叫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由此陈独秀等人在当时发起了哪一思想解放运动?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两党关系分

分合合。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上的合作】

材料一  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在此安危绝续之交,唯赖举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

——节选自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的“最后关头”演说

【历史上的对峙】

材料三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的同志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有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四  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在国民革命中,率领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荣誉称号的人是谁

(2)材料二所说“在此安危绝续之交”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举国一致”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

(3)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举行武装起义,第一次武装起义是什么事件?材料四反映的是哪次战役带来的战果?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详细信息
24. 难度:压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耻辱】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兄弟阋墙】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显示(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2)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 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个事件是如何解决的?

【同仇敌忾】

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同赫尔利的谈话》)。在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间,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四次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这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速战速决”战略企图,消耗日军兵力和战争资财,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依据材料指出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四次战役。对中日战争进程,有怎么样的作用?

【全面内战】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1948年9月到l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

(4)请问使华北解放区和东北解放区联系起来的战役是哪个?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