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成武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法律由议会制定,法律一旦制定,国王就不能中止”这一条文应出自(  )

A. 《独立宣言》    B. 《权利法案》    C. 《人权宣言》    D. 《法典》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小华尝试用历史坐标来展示美国的发展历程。下图②处所指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

A. 赢得了民族独立B.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席卷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对这场变革表述正确的是(  )

A. 这场变革指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这场变革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曾指出:“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19世纪60年代,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

A.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B. 努力发展近代工业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D.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南北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林肯说:这一刻终于到来了,我一是到奴隶制度必须死亡,而国家必须生存下去!为此他颁布了

A.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民法典》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明治维新时期,为日本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政策是(  )

A. “废藩置县”    B. 发展近代工业C.实行征兵制D.努力发展教育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8世纪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提出的口号是(  )

A. 人文主义B.自由平等C.和平发展D.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有人说:夏娃的苹果让人有了道德,牛顿的苹果让人有了科学,而乔布斯的苹果让人有了生活。牛顿获得如此赞美,是因为他

A. 论述了万有引力定律

B. 指出了一切物种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中

C. 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

D. 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你认为在①②两处应分别填入(     )

A. 《巴黎和约》、多极化趋势    B. 《九国公约》、全球化趋势

C. 《慕尼黑协定》、全球化趋势    D. 《九国公约》、多极化趋势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列宁曾经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这说明华盛顿会议没有很好地解决哪两个国家的矛盾(  )

A. 美国和日本B.英国和德国C.德国和法国D.美国和德国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帕麦斯顿指出,国家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一战期间,其行为与此最吻合的国家是(  )

A. 英国B.法国C.德国D.意大利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下列是与“二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

①莫斯科保卫战②德国突袭波兰③诺曼底登陆④攻克柏林战役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③①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关于马歇尔计划,时任美国总统特别顾问的克利福德曾说过,我们担心的不是市场,而是预防苏联扩大其控制范围。据此可知,美国推行该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   )

A. 经济援助

B. 称霸世界

C. 造福各国

D. 追求互利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二战行将结束时,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世界已分为‘极权政治’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将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A.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 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C. 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 是否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某校九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张静同学确定了下列研究题目,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B.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C.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D. 一超多强与多极化趋势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据媒体报道,阿里巴巴集团2016财年电商交易额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意味其将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平台,取得如此成就的科技基础来源于( )

A. 电力的推广运用    B. 第三次科技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新经济时代推动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题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文。文中描述的是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产品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10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这件事的深层意义是(    )

A. 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B.中国产品在美国受到不公正待遇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某九年级二班同学准备出一期历史板报,摘录了有关跨国公司国际资本流动的文字,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经济全球化趋势    B. 欧洲联盟的发展

C. 政治格局多极化    D. 世界性金融机构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列图标所示的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中,中国加入的有(  )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和激光工业逐渐成为战后美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这说明战后美国经济发展( )

A. 科技含量高    B. 起伏变化大

C. 速度比较快    D. 债务负担重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学习是一个运用多种方法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的过程。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世界历史“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线速示意图

(1)请根据提示,完成材料一内容。

材料一:①②③④⑤⑥

(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17—18世纪的欧美社会巨变,开启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想一想,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完善和促进个人权利的发展史。时至今日,在人权问题上,越来越多的人清楚地认识到,它不论姓资,还是姓社,都需要得到法律的保护,否则,就只能是一纸空文。人权事业越发达的社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人民才能安居乐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2004年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载入了国家的根本法。

-                   ---张伟《人权在中国的法律保障》

(3)结合材料二说说 人权,法律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材料二中我国保障人权方面最大是什么?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写出材料一中“伊比利亚半岛国家”名字?依据材料一,说说“内在动力”是什么?

材料二  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产品成为世界名牌。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家贸易的升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

——(美)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姿的署名文章(2005年)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的根本推动力是什么?依据材料二,说说“第二次全球化”直接推动力是什么?

材料三  美国《世界日报》2000年4月2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防止经济一体化成为新的经济奴役》的文章说:“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打着帮助贫穷国家建设的招牌,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

(3)据材料三概括当代全球化下,面临怎样的全球性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共和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欧洲的分裂所造成的影响是灾难性的。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来了生灵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

(1)“欧洲的两次分裂”是指什么? “欧洲两次分裂”主要责任国家是哪个?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德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欧洲联合的过程和欧洲走向联合的特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