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福建省龙海市九年级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类各项中,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对当时工业和交通起着直接推动作用,并仍然影响着当今社会的发明创造是:(  )

A. 计算机的研制    B. 原子能的反应    C. 内燃机的创制    D. 蒸汽机的改良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某同学整理归纳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下列知识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联动式蒸汽机的发明

B.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各领域的发明都是从英国开始的

C. 美国、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策源地

D. 20世纪初发明新式交通工具飞机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伴随着科技的发明创造,能源逐渐被人类开发利用。下列能源利用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煤炭——电力——原子能——石油

B. 煤炭——原子能——电力——石油

C. 煤炭——电力——石油——原子能

D. 煤炭——石油——原子能——电力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对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重新确定一战后欧洲统治秩序的体系    B. 维护世界和平的体系    C.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D. 维护中国利益的体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西方文明史》》认为:“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这一现象开始于(  )

A. 蒸汽机的改良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一名言中的“我”的主要成就是(  )

A. 发现了杠杆定律    B. 提出了进化论

C. 创立了相对论    D. 创立了力学理论体系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墓志铭是:“他把世界翻了一个个,虽然并不完全。”其中,“他把世界翻了一个个”是指达尔文(  )

A. 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 创立了相对论

C. 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D. 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爱因斯坦曾幽默地解释了他的某一理论: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边坐上两个小时,会觉得只过了一分钟;而如果你挨着火炉坐上一分钟,就会觉得坐了两个小时。这一理论是(   )

A. 相对论    B. 进化论

C. 万有引力定律    D. 运动三定律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某思想家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该思想家是(      )

A. 亚里士多德    B. 伏尔泰    C. 伯利克里    D. 克伦威尔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必须分置,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在资产阶级创立新体制的过程中,最早贯彻这一思想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中国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法国大革命期间,国王路易十六被囚禁,在狱中他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路易十六的话实质上揭示了启蒙思想的意义,即(  )

A. 冲破了宗教神学和封建思想的禁锢    B. 促进了欧洲工人运动

C. 阻碍了法国社会发展    D. 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在伏尔泰、孟德斯鸠等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是(  )

A. 自由、平等、共和国    B. 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C. 民族、民权 、民主    D. 民族、民权、民生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他是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创作是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之一,他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图中哪位是“他”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文艺作品来源于社会现实,贝多芬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是(  )

A. 《命运交响曲》    B. 《英雄交响曲》    C. 《合唱交响曲》    D. 《田园交响曲》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石碑,刻有文字:“19146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碑文记载的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个事件是( )

A. 来克星顿枪声    B. 萨拉热窝事件

C. 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D. 波士顿倾茶事件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某战地记者从一战前线发回的战报中,符合史实的(  )

A. 法国在凡尔登战役中惨败    B. 看见飞机参加了战斗

C. 德国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D. 美国人一直没有参加战斗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图中领导俄国人民发动十月革命并取得最后胜利的人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圣彼得堡(彼得格勒)之所以称它为“革命的城市”,因为它是(  )

A. 十月革命的发生地    B. 俄罗斯的政治中心

C. 俄罗斯的经济中心    D. 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前沿阵地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标志着世界正义力量团结在一起的事件是(  )

A.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诺曼底登陆的成功

C.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D.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有位西方学者把一战后的国际形势描述为“从和平走向战争”,能反应这一特点的是      (    )

A. 经济危机的爆发、持续    B. 德意日建立法西斯政权

C. 英法俄组成协约国集团    D.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瓦解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20世纪30年代,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大危机的时候,某国却是“风景这边独好”。这个国家是 (  )

A. 英国    B. 德国    C. 日本    D. 苏联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2001911日,美国世贸组织大厦遭受到恐怖主义袭击,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被偷袭,那么由第一次偷袭引发的战争是

A. 美国独立战争    B. 美国内战

C. 苏联卫国战争    D. 太平洋战争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美国巨片《拯救大兵瑞恩》,以1944年二战期间一次著名的登陆战为背景,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诗篇,这场战役是(  )

A. 诺曼底登陆    B. 不列颠之战    C. 凡尔登战役    D. 敦刻尔克撤退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第二战场”,你会重温的历史事件是(  )

A. 日本偷袭珍珠港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柏林战役    D. 诺曼底登陆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华盛顿会议上列强勾心斗角,在处理中国问题上由于没有取消列强的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等,实质上加强了日本在中国的实力。以上表述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小李同学认为,正是美国在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才迫使日本法西斯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研制出了先进的核武器。这种说法正确吗?如有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  1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选自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二  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选自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结合材料写出列宁与罗斯福面临的相同境况是什么?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列宁的“途径、方法”和罗斯福的“试验”各有何特点?

(3)材料三中僵化的“苏联模式”具体指什么?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4)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了30年的历程,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这些政治改革的看法。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巴黎和会。操纵和会的英法等大国无视中国提出的收回山东权益等合理要求,还无理地将大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继承。这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一场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运动。

材料二: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慕尼黑会议期间,当事国的代表却被拒这于会议之外……。协定签字后,英法代表只向当事国代表宣布了会议结果,并蛮横地声称“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词”。

(1)材料一中缔结的“和约”指什么?引发的“运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 “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英法代表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政策?

(3)结合上述材料和史实,说说你的看法。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远离战争,拥抱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任务一   梳理知识

⑴完成表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性质

 ① 

 ② 

日本

加入   ③  (军事集团)

加入  ④  (军事集团)

转折性战役

 ⑤ 

斯大林格勒战役

 

⑵1941年12月7日成为美国的“国耻日”。请问这天发生了什么事件?

⑶“二战”的特殊时期使富兰克林·罗斯福连任四届总统。而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 任总统时,也是临危受命,但他却能化险为夷。请问:“危”指什么?又如何“化险为夷”的?

任务二   质疑探究

⑷一战后西方世界秩序得以调整,形成新的世界格局:                       。新格局并未能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为什么?

任务三   思考总结

⑸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学习,你有何感悟?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