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江苏仪征南京师大第二附中七年级5月段测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恩格斯曾经说过:在14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的我国古代科技发明是( )

A. 指南针           B. 印刷术

C. 火药             D. 造纸术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其情节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 汉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

B. 科举考试时用纸答题

C. 宋朝时,远航的船上装有指南针

D. 元朝时,阅读活字印刷的书籍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郭沫若曾赋诗一首:“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不可能包括 (  )

A. 儒家思想           B. 建筑艺术

C. 佛学经典           D. 活字印刷术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西方学者谢和耐说:“直至1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古代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

A. 造纸术             B. 火药

C. 活字印刷术         D. 指南针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A. 指南针            B. 火药

C. 印刷术            D. 造纸术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中外历史上著名的航海活动中,没有使用指南针的应是(    )

A. 鉴真东渡                   B. 郑和下西洋

C.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D. 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对这段材料不正确的理解是

A. 火药的使用为资产阶级摧毁中世纪封建堡垒提供了武器

B. 西方世界利用指南针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指南针的使用,成就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D. 印刷术的推广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观赏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

A. 唐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B. 宋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C. 元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D. 明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是北宋苏轼的词句,其中“天狼”指的是

A. 党项             B. 女真

C. 回纥             D. 吐蕃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满分5 manfen5.com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列史实可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都能找到的是

A. 武王伐纣               B. 齐桓公称霸

C. 班超经营西域           D. 焚书坑儒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 隋唐的科举制              B. 明朝的八股取士

C. 明朝的厂卫制度            D. 清朝的“文字狱”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某旅行社在介绍一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 秦丞相府              B. 唐尚书省

C. 明朝内阁              D. 清军机处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共同的根本目的是(  )

A. 压制知识分子          B. 加强思想控制

C. 巩固君主专制          D. 防止人民反抗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元、清           D. 秦、唐、明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

满分5 manfen5.com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a、b、c、d代指4个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①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  时期

②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

③b、d两个朝代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

④a、b、c、d都是大一统的王朝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隋唐的科举制

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学完中国古代史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 《浅议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度》

B.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 《论元朝行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论明朝丞相与清朝军机大臣的异同》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最早侵略中国的西方国家和最早同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国家是( 

A. 荷兰、英国            B. 葡萄牙、英国

C. 俄国、日本            D. 俄国、法国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发生在清朝前期的是  

①戚继光抗倭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雅克萨之战            ④虎门销烟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 驱除了殖民势力           B. 加强了边疆管辖

C. 维护了国家主权           D. 巩固了清朝海防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雅克萨之战      ②赤嵌城之战      ③台州之战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他自称有“十全武功”。下列属于“十全武功”之一的是( 

A. 收复台湾                B. 组织雅克萨之战

C. 设置驻藏大臣            D.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主流,下列不能体现这一历史发展主流的事件是

A. 文成公主入藏           B.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 回族的形成             D. 雅克萨之战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 解决 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二   雍正时,徐骏的诗集里有如下诗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而雍正帝却认为这是存心诽谤,并下令照天不敬律斩立决。

(1)材料一中“重大改组”指的是什么?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歪曲解释,罗织罪状,制造冤狱的做法被人们称之为什么?有哪些危害?

(3)材料二中的皇帝设置了哪一机构,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从材料一中的“重大改组”到这一机构的设置,反映出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4读诗明鉴,结合现代政府机构的设置,从经验和教训两个角度谈谈你的想法。

 

详细信息
27. 难度:压轴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通过这种考试)曾产生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这种考试)有着不解之缘,从未参加过这种考试的读书人只是极少数。(这种考试)产生出一大批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艺术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外交家等。

——节选自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材料二:明政府规定……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节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一中这种考试的选官制度是什么?诞生于什么朝代?依据材料一,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这种制度到明朝时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带来哪些不良社会影响?明朝的科举考试和秦朝的焚书坑儒有怎样相同的本质?

(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你希望历史学科考试有哪些改变?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自2012年以来,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的极大关注。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1)材料一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哪个地方?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17世纪中期,面对材料一中图三的情境,清政府哪位皇帝组织哪两次反击战?最终双方签订了哪一条约从而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

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

(4)“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讨论“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