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生活在5000多年前,种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的远古居民是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北京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2014月5日,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B.让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C.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D.妻子螺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A.舜传位于禹            B.禹传子,家天下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汉武帝大一统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西周初年,疆域空前辽阔。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是下面的哪一种制度?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下列情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

A.秦国            B.韩国            C.楚国             D.燕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里的“它”与哪个朝代有关?

A.夏              B.商              C.周               D.秦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柳宗元评价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秦朝

A.推行郡县制       B.统一度量衡

C.允许土地买卖     D.建立丞相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臣李斯请非秦记皆烧。使……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材料所述事件的主观目的是

A.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B.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C.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D.整顿吏治,以德化民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文修武备,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下列事件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关的是

A.玄奘西行求真经       B.张骞出使西域

C.鉴真东渡弘佛法       D.郑和西洋显国威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今天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A.西域都护的设立            B.安西都护府的设立

C.伊犁将军的设立            D.北庭都护府的设立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争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以下哪一著名战役与上述故事有关?

A.城濮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是某次改革中的一项措施,“北语”即鲜卑语,而“正音”则是汉语。此次改革是

A.吴起变法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戊戌变法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某同学在预习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满分5 manfen5.com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我国古代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这件巨大的青铜器制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A.春秋时期秦国        B.春秋时期楚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楚国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汉字听写大赛经电视热播后,汉字的演变历史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下列汉字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金文→小篆→甲骨文→隶书          B.金文→甲骨文→小篆→隶书

C.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          D.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有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春秋战国思想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选项

第一步

第二步

A

提出庄子是道家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观点作证据

B

提出孟子是儒家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观点作论据

C

查阅到孔子“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等相关史料

得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的结论

D

查阅到孙膑“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等相关史料

得出孙膑是兵家鼻祖的结论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标志着禅让制的出现。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但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逐渐趋向统一。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战国七雄并存的局面中的七雄指晋、韩、赵、楚、燕、齐、秦。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预测地震地点的仪器。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淝水之战是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战争,以前秦的失败告终。

 

三、填空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实施了“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中国古代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建立者是         人名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我国有文字可的历史从       时候开始;       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雏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2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1分)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1分)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1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1分)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3分)

(2)从材料二商鞅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学习商鞅怎样的思想品质?(1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场变法有何意义。(2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

【艺术篇】

材料

满分5 manfen5.com

(1)材料一中《史记》的体例有何特点?图二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其作者是谁?2分

【思想篇】

材料二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2)以上材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谈谈这种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2分)

【科学篇】

材料三

满分5 manfen5.com

(3)材料中两位人物分别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和数学家。请你任选一位,说明他有哪项成就在当时领先世界?

【感悟篇】

(4)综合以上探究,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1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