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结束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 A、西晋统一全国 B、北魏建立起强大的政权 C、隋军南下灭陈 D、大运河的开凿
|
|
| 2. 难度:中等 | |
|
大运河开通后,隋炀帝就迫不及待地多次乘龙舟从洛阳南下巡游江都。他依次要经过( ) A、通济渠、江南河 B、通济渠、邗沟 C、江南河、永济渠 D、江南河、邗沟
|
|
| 3. 难度:中等 | |
|
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值得是(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高宗
|
|
| 4. 难度:中等 | |
|
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马周
|
|
| 5. 难度:中等 | |
|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做出了不少的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 A、耧车 B、翻车 C、水排 D、曲辕犁
|
|
| 6. 难度:中等 | |
|
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应生活在( ) A、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明朝
|
|
| 7. 难度:中等 | |
|
唐朝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一说法。这表明当时人们( ) A、赞成以年龄来评价科举考试 B、推重进士科 C、反对以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 D、推重明经科
|
|
| 8. 难度:中等 | |
|
在唐朝繁盛时期,人们不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全国各地都有喝茶的风尚 B、平民出身的人无法当官 C、妇女出入公开场合,参加社交、文娱活动 D、长安城里云集各族人和各国人
|
|
| 9. 难度:中等 | |
|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体现了( ) A、唐太宗只爱少数民族、不爱中华的态度 B、民族团结、一视同仁的开明政策 C、唐太宗只爱中华、歧视少数民族的政策 D、唐太宗想标新立异的态度
|
|
| 10.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项能够反映唐朝对外交往的是( ) (1)文成公主入藏 (2)玄奘西行 (3)鉴真东渡(4)日本遣唐使来唐 A、(2)(3)(4) B、(1)(2) (3) C、(1)(3) (4) D、(2)(3)
|
|
| 11. 难度:中等 | |
|
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隋朝赵州桥,下列图片中反映赵州桥的是( )
A、 B、 C、 D、
|
|
| 12. 难度:中等 | |
|
辽宋议和,宋夏议和的共同内容是( ) A、宋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 B、宋割地给少数民族政权 C、宋给少数民族政权“岁币” D、少数民族政权向宋称臣
|
|
| 13. 难度:中等 | |
|
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 ) A、西汉与东汉 B、南朝与北朝 C、隋朝与唐朝 D、西晋与东晋
|
|
| 14. 难度:中等 | |
|
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与他们名字中“靖”、“康”有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金灭北宋 B、西夏建立 C、澶渊之盟 D、宋金议和
|
|
| 15. 难度:中等 | |
|
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燃薪者”。这里的“石炭”是指( )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焦炭
|
|
| 16. 难度:中等 | |
|
宋朝时期,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农作物是( ) A、玉米 B、小麦 C、粟 D、水稻
|
|
| 17. 难度:中等 | |
|
今天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唐人街”。以“唐人”来称呼中国人是由于( ) A、唐朝时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B、唐朝时丝绸之路最负盛名 C、唐朝的外贸活动相当频繁 D、唐朝文化对世界影响深远
|
|
| 18. 难度:中等 | |
|
下列有关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西夏 辽 B、西夏 金 C、辽 金 D、西夏 金 北宋 北宋 南宋 南宋
|
|
| 19. 难度:中等 | |
|
唐玄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以上表述中存在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20. 难度:中等 | |
|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唐僧的原型就是唐玄宗统治时期的高僧玄奘。 以上表述中存在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21. 难度:中等 | |
|
杜甫亲身经历了唐朝由盛到衰的变化,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反映现实生活的写作,所以后人称他为“诗史”。 以上表述中存在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22. 难度:中等 | |
|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目的只是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带回到日本。 以上表述是否正确?请指出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23. 难度:中等 | |
|
小林这样评价宋太祖:他顺应时代潮流,建立北宋,同意了全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 以上表述是否正确?请指出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24. 难度:中等 | |
|
在北宋,人们要在都城购物,必须在规定的东市和西市才能买到东西。 以上表述是否正确?请指出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25.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一中,A 、B、C、D、 E、F、G七个字母所代表的分别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隋朝大运河是哪位皇帝主持开凿?(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材料二和材料三这两种观点哪一个更全面?(2分)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26.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唐朝诗人孟郊出身贫寒,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终于在46岁时金榜题名。他不禁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 ”的诗句 根据材料回答,唐朝举行科举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知道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有哪些?(2分)重在考察哪些能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举考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27.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
材料二、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材料一所示文字是谁的手迹?(1分)写的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中的文字表达了书写者怎样的决心?(2分)他的人生结局如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反映了民众的怎样情绪?(2分)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28. 难度:中等 | |
|
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是什么时期?有哪些科技成就居世界的领先地位?(7分)
|
|
| 29. 难度:中等 | |
|
、下面是两位同学对“澶渊之盟”的评价: 甲: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两国和平,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乙:澶渊之盟规定宋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都由宋朝的老百姓负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对宋朝时百姓也不利。 对澶渊之盟应该怎样评价?他们谁说得对?你怎么看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