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墨”的主要成分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贫血的是

A.Fe B.Zn C.Na D.Ca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能源中,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潮汐能 B.太阳能 C.风能 D.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 D.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检查气密性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 石蜡的密度 B. 石蜡的可燃性 C. 石蜡的溶解性 D. 石蜡的硬度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水、河水、矿泉水都是混合物

B.过滤不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D.模仿实验室蒸馏的方法采用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20201月以来,我国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富有成效,目前各行业有序复工复产。疫情防护期间,下列外出回家的活动中,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84消毒液消毒 B.将外衣拿到阳光下暴晒

C.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D.75%的医用酒精消毒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种名为瑞德西韦(分子式:C27H35N6O8P)的新药被寄予厚望,认为该新药或许会成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瑞德西韦属于氧化物

B.瑞德西韦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瑞德西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2

D.瑞德西韦由27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构成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口罩是抗击新冠病毒的重要物资,其核心材料是熔喷布, 它是以聚丙烯(CH2CHCH3)n超细纤维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高静电过滤材质,具有很好的空气过滤性。目前,市售口罩  主要有 N95 系列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等。下列有关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熔喷布主要原料聚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口罩可以阻挡空气中所有的气体和颗粒物

C.口罩短暂使用后应及时通风晾干,但不能洗涤后重复使用

D.废弃口罩可用塑料袋密封好,放入指定有毒有害垃圾桶内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石蕊溶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列物质及对应的用途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C.稀有气体充入灯泡制作霓虹灯

D.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广告词说法正确的是

A.某美容仪广告词——我们能将水分子变小

B.某食品广告词——纯绿色,无化学物质,不含化学添加剂

C.某化妆品广告词——我们专注自然护肤,不含任何化学成分

D.某矿泉水广告词——呈弱碱性,含钾、钙、钠、镁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元素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碱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碱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列物质转化中,只能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u→CuSO4 B.CaO→CaCl2

C.Mg→MgNO32 D.CaCO3→CO2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A.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

B.地壳中部分元素的含量:

C.空气中部分成分的含量:

D.部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干燥二氧化碳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证明分子不断运动

实验方案

  

 

 

 

A.A B.B C.C D.D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50g

称取3g氯化钠固体于47mL蒸馏水中

B

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适量的铁粉

C

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

点燃

D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

分别取23mL未知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氮元素_____

②氢氧根离子_____

2)用“●”表示一个氢原子,则“●●”表示_____(填标号)。

A H2        B 2H2 C 2H        D

3)符号“3Na+中的“3”表示_____

 

三、科普阅读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眛的陵墓,发掘于1983年。墓内随葬品丰富,品类繁多,共出土金银器、铜器、铁器、陶器、玉器、琉璃器、漆木器、竹器等遗物1000余件,为探究秦汉期间(公元前100多年)岭南地区的开发及南越国的历史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古代,常常用“湿法炼铜”或“火法炼铜”。“湿法炼铜”的原理是:“曾青(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火法炼铜”中用辉铜矿(主要成分Cu2S)炼铜的原理是:Cu2S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一种会导致酸雨的气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4)。

各地出土的青铜器都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高超熔铸技艺。青铜是铜锡合金,锡的加入明显提高了铜的强度,抗腐蚀性增强,因此锡青铜常用于制造齿轮等耐磨零部件和耐蚀配件。

南越王墓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器共有500多件,而且工艺技术精湛,极具地方特色。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在南越王墓中出土的文物是(填标号)_____

A 青铜奔马(马踏飞燕)

B 兵马俑

C 越王勾践剑

D 丝缕玉衣

E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2)矿石锡石的主要成分是SnO2,可用来冶炼金属锡,SnO2Sn的化合价为_____

3)青铜的抗腐蚀性比纯铜的_____(填“强”或“弱”)。

4)本材料中,“湿法炼铜”的反应类型为_____,“火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四、填空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

           

1t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___乙(填“>”、“<”或“=”);

2t2℃时,配制18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需称量甲的质量______g

3)由图二推测硝酸钾是图一中的______物质;

4)图二“某一部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一中表示为______(填序号)。

A  b点→a        B  c点→a        C  b点→c        D  c点→d

 

五、推断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实验室里现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它可能含有CuOBaCl2Na2SO4Na2CO3CaC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小莹同学欲探究其成分组成,她按如图所示进行了实验,出现的实验现象如图中所述。(假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1)气体A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步骤①中肯定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

3)在滤液D中,肯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

4)由图可推知,该固体混合物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有_____,蓝色沉淀E的化学式为_____

 

六、流程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Te)广泛用于彩色玻璃和陶瓷工艺。用某工业废渣(主要含有TeO2、少量AgAu)为原料制备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类比CO2NaOH的反应,写出碱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滤液1中的两种溶质是H2SO4___(填化学式)

(3)上述工艺流程中设计废渣→……→TeO2的目的是___

(4)“酸溶后,在TeCl4溶液中通入SO2,反应生成碲和初中化学中两种常见的酸,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七、计算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锶是一种特殊的金属,与钙的化学性质相似但比钙活泼,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类钙”元素锶的相关信息。碳酸锶(SrCO3)可用于制造红色火焰、荧光玻璃等。小赵同学为测定某SrCO3NaCl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在三个烧杯中进行相关实验,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烧杯编号

稀盐酸质量/g

100

200

300

固体混合物质量/g

100

100

100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g

195.6

291.2

391.2

 

试求:

1)锶原子质子数为_____,写出锶离子的符号_____

2)请写出碳酸锶(Sr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烧杯②中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g

4)请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Sr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8,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八、实验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实验一、二、三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实验一:待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集气瓶内水面上升_____,该现象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2)实验二:实验室制取O2CO2能共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仪器a的名称是_____。若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请把导管图补充完整,并在bc处标明气体流动的方向_____

3)实验三:将试管②和④的现象相比较得到的结论是_____

 

九、科学探究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已知:①氯化钠溶液显中性;②氯化铜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

1)方案一:某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①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

②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方案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

_____

稀盐酸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

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反思)

3)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_____

4)写出方案二中一定发生了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Na2CO3溶液具有碱性,可清洗油污,碱性越强,去油污的效果越好,小明决定对影响Na2CO3溶液碱性的因素展开探究,请你参与。

(进行实验)

实验一: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10%Na2CO3溶液,依次测量溶液pH,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编号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溶质质量分数

2%

2%

2%

6%

6%

6%

10%

10%

10%

水的温度(℃)

20

40

60

20

50

60

20

40

70

溶液pH

10.90

11.18

11.26

11.08

11.27

11.30

11.22

11.46

11.50

 

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1)碳酸钠俗称_____,溶液碱性最强的是_____(填实验编号)。

2)要证明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与pH变化关系,可选择最佳的一组实验是_____(填实验编号),其结论是_____

实验二:将10%Na2CO3溶液从20℃持续升温到70℃,所测得的pH如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溶液pH

11.22

11.35

11.46

11.48

11.50

11.50

 

3)实验二的目的是_____

[反思与评价]

4)解释Na2CO3溶液显碱性的反应如下,请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2ONaHCO3+_____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小明同学已经知道镁能与氧气反应,还想用金属镁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其它化学性质。

预测

预测的依据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①能够与酸反应

锌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镁比锌活泼。

_____,则预测成立

②能够与盐反应

_____

往装有2mLCuSO4溶液的试管中放入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镁条,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泡,一段时间后,蓝色溶液变淡,试管底部有红色固体。

 

 

小明发现,镁条放入CuSO4溶液中,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为什么呢?小明想,镁是不是能跟水发生反应呢?

于是,他将镁条放到盛有冷水(蒸馏水)的试管中,没有明显的现象,然后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加热时镁条与水发生反应吗?生成的物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1)甲同学认为,加热时应该先将蒸馏水煮沸并迅速冷却,理由是_____

2)甲同学认为,加热时镁和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_____(选填aH2bN2),不选择另一项的理由是_____

(实验验证)乙同学向加热的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实验结论)

3)镁在加热时与水发生反应,因为加热后溶液中生成了_____性物质。请根据分析写出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看来,关于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还是比较复杂的,小明决定接下来跟老师一起继续探究。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