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深圳市2018届九年级新人教版化学:第十章 1.2 常见的碱 堂堂清2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物质属于碱类的是(    )

A. 苛性钠    B. 食醋    C. 生石灰    D. 纯碱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对物质进行归类整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归类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钾——碱    B. 钢——单质

C. 高锰酸钾——氧化物    D. 空气——纯净物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KNO3属于复合肥料   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可用氢氧化钠来除去炉具上的油污,也可治疗胃酸过多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氢氧化钙能改良酸性土壤

A.①②⑤⑥     B.①②④⑥     C.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⑤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 在空气中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冒白雾

B. 向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铜,溶液显红色

C. 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稀盐酸会有气体产生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已知氢氧化锂(LiOH)是碱性蓄电池电解质的添加剂,可增加电容量12%~15%,提高使用寿命2~3倍。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下列对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D. 能与氧化铜反应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物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 熟石灰    B. 烧碱    C. 食盐    D. 大理石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浓盐酸   浓硫酸   烧碱   生石灰   澄清石灰水

A. 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④⑤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实验室长期保存下列药品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密封保存在试剂瓶中       B.硝酸银溶液密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C.浓盐酸密封保存在试剂瓶中         D.少量氨水保存在烧杯中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对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B.水画可长时间保存不变色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在常下不活泼

C.氧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是因为它会与空气中的气反应

D“酒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氧气能支持燃烧

作燃料

B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作食品保护气

C

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作导线

D

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作食品干燥剂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物质X与Ca(OH)2水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Ca(OH)2=Y+Cu(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可能是酸                         B.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24

C.X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D.Y只可能是CaCl2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蒸馏水

B.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C. 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 蒸发结晶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可停止加热

 

二、null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性质与应用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 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

B.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附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

C. 石墨有金属光泽,可用于干电池的电极

D. 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某干燥剂含有CaONaOHCaCl2中的两种物质,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溶液一定只含两种溶质

B. b溶液中一定有NaOHNa2CO3

C. 白色固体一定不是纯净物

D. 干燥剂一定由NaOHCaCl2组成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列验证“CO2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是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A.     B.     C.     D.

 

四、填空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用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氧气  ②氮气 ③烧碱 ④浓硫酸 ⑤熟石灰 ⑥乙醇汽油

(1)可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________

(2)可用作汽车燃料的是________

(3)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的是________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

 

五、简答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现有生活中的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氢氧化钙溶液和稀醋酸溶液。试用三种不同的方法鉴别(不要求写出具体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填空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2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如图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

(2)请解释气球先膨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气球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科学探究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某兴趣小组为了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上述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2)C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实验结束后,小组的同学将A、B、C、D四组实验八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最终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

【分析讨论】

①烧杯中能跟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酚酞除外).

②最终得到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最终得到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小组的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直至过量,观察到________,证明含有该溶质.

【拓展延伸】小组的同学把D组实验方案中的二氧化碳换成二氧化硫,达到同样实验效果.二氧化硫跟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实验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没有观察到现象,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产生了兴趣,他们又做了如图所示两组实验.

(1)实验一: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小组同学认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其中一位同学提出了质疑,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得到了小组其他同学的认同.

(2)实验二:小组同学将实验一做了改进,将注射器1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拧紧瓶盖的软塑料瓶中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再将注射器2中的氯化钡溶液注入瓶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3)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又提出了新问题:实验二软塑料瓶内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a.氯化钡溶液呈中性;b.碳酸钡不溶于水.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①将软塑料瓶中的物质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不变色

软塑料瓶内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

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向步骤①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的是________

 

九、计算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47.8g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得到50.0g碳酸钠溶液,请计算(温馨提示:CO2+2NaOH=Na2CO3+H2O)

(1)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