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我们生存环境的是 A.鼓励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B.发展低碳经济,减小火力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 C.适量施用化肥农药 D.用化工厂未达标排放的废水灌溉农田
|
2. 难度:简单 | |
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铍、镁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B.镁、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 D.镁离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
3. 难度:简单 | |
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 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装置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
4. 难度:简单 | |
实验前恰当处理实验仪器和用品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A.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用烧杯需要干燥 B.进行过滤操作,需先将滤纸润湿使之紧贴漏斗内壁 C.做铝条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铝条需要用砂纸打磨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需先将试纸用水润湿
|
5. 难度:简单 | |
芯片是电脑“智能”的核心部件,它是用高纯度硅制成的。下面是生产单质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 反应:SiO2 + 2C 以上信息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
6. 难度:简单 | |||||||||
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判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7. 难度:中等 | |
在实验室中,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同学得出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②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
9. 难度:简单 | |
(6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从H、O、C、Cl、Na、Ca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物质填空(填化学式) (1)通过高粱、玉米和薯类的发酵得到可缓解能源危机的燃料是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3)人体出现胃酸过多时,可用作治疗的药物是 (4)空气成分之一,常用来灭火的氧化物_________. (5)厨房中有多种调味品,其中PH等于7的是______. (6)有强烈的腐蚀性,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的是____________.
|
10. 难度:中等 | |
(3分)已知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为氧化物;D、E、F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F是单质,E是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些转换关系,反应条件等略去),试回答: (1)写出B、F的化学式:B ;F ;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下转换关系:C→A .
|
11. 难度:中等 | |
(8分)硝酸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种盐.请按要求填写下列有关空格: (1)质量分数为 4.04%的硝酸钾溶液可作为番茄无土栽培的营养液.硝酸钾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合肥.硝酸钾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填符号). (2)黑火药爆炸的反应原理是:2KNO3+S+3C A.单质 B.氧化物 C.酸 D.碱 E.盐 (3)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其中曲线a表示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恒温下欲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此过程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________(“变大”、“不变”或“变小”)若KNO3固体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KNO3 (4)在硝酸钾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填符号).
|
12. 难度:压轴 | ||||||||||
(11分)小明同学看到妈妈将买来的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过碳酸钠、柠檬酸)洒在厨房排水口网状盖的底部,倒上温水后迅速冒出气泡.为了解其反应过程,他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小组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要保证实验的效果,实验装置要有良好的气密性,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A中有气泡产生;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生成的两种气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探究二】 (1)实验过程:教师提供了一瓶过碳酸钠(Na2CO4), 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2)提出问题: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有哪些物质? (3)猜想与假设:根据以上实验现象,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_____;还可能存在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写出上述实验探究中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查找资料: 资料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 资料2:NaHCO3溶液呈碱性,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氢钠、碳酸钠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物相同. (5)实验过程:小组同学对溶液X中的溶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6)实验反思:①根据资料,Na2CO4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②Na2CO3、NaHCO3两种物质性质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其差异性可用于鉴别、______等.
|
13. 难度:简单 | |
(2分)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称VC),就会患坏血病.下图是盛放“维生素C”瓶子的标签的一部分,其中维生素C的化学式部分不清,可用CnH8O6表示.根据表中信息回答: (1)维生素C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则CnH8O6中n= .
|
14. 难度:中等 | |
(4分)为定量研究长期放置氢氧化钠药品变质情况,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Ⅰ.按图组装仪器,将55.0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溶液; Ⅱ.测量一定时间内装置丁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下列曲线); Ⅲ.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Ⅳ.再次称量装置丁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Ⅴ.重复Ⅲ和Ⅳ的操作,直至装置丁内物质质量不变. 请根据实验数据,通过计算分析氢氧化钠变质情况(“全变质”,“部分变质”或“不变质”,要有详细的计算步骤,没有步骤不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