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 B.沙土 C.汽油 D.蔗糖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钛合金 B.清新的空气 C.冰水混合物 D.水泥砂浆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中必须密封保存的是 A.木炭 B.浓盐酸 C.石灰石 D.氯化钠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气体中,均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一组是 A.O2、CO、CO2 B.H2、O2、HCl C.H2、SO2、CO D.H2、O2、CO
|
5. 难度:简单 | |
一些食物近似pH值如下:牛奶6.4,苹果汁3.1,鸡蛋清7.8,葡萄汁4.0,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葡萄汁 B.鸡蛋清 C.牛奶 D.苹果汁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7. 难度:简单 | |
为验证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把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乙表面无明显变化,把甲放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甲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A.丙 甲 乙 B.甲 丙 乙 C.乙 甲 丙 D.丙 乙 甲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缺铁会引起贫血 B.缺钙易患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 C.缺碘易患坏血病 D.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
9. 难度:简单 | |
铁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最容易生锈 A.在干燥的空气中 B.在潮湿的空气中 C.部分浸入食盐水中 D.浸没在植物油中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B.合成纤维和羊毛可以用燃烧法区别 C.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多吃无害 D.有机物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CO、CO2也是有机物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将黄铜与铜互相刻划,铜表面出现划痕 B.室温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搅拌,固体不溶解 C.向蒸馏水中滴入2—3滴植物油,搅拌,植物油完全溶解 D.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固体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酚酞溶液区分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 B.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与食盐固体 C.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D.用硝酸银溶液区分氯化铜溶液和硝酸铜溶液
|
13. 难度:中等 | |||||||||||||||||||||
下表列出了除去杂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的是
|
15. 难度:中等 | |
某氯化钙样品中可能混有氯化铁、氯化镁、氯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取该样品11.1 g溶于适量水中,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得到29.7 g白色沉淀,则该样品组分的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既无氯化铁,也无碳酸钠 B.只有氯化镁,没有氯化钠 C.肯定有氯化镁,可能有氯化钠 D.肯定有氯化镁,也肯定有氯化钠
|
16. 难度:简单 | |
(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氮气 ②干冰 ③盐酸 ④氢氧化钙 ⑤硝酸钾 ⑥碳酸氢钠 (1)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 ; (2)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是 ; (3)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料是 ; (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5)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的是 ; (6)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原料之一是 。
|
17. 难度:中等 | |
(5分)下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2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 (2)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 (3)从A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最好方法是 。 (4)20℃时,将30 g A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5)若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18. 难度:简单 | |
(4分)甲酸(HCOOH)是一种有机酸,它的酸性比碳酸强,比盐酸弱,有刺激性气味和较强的腐蚀性。蚂蚁、蚊虫叮咬时会分泌出甲酸,所以甲酸又俗称蚁酸。 (1)人被蚊虫叮咬后会痒痛,可以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填字母)消除。 A.稀盐酸 B.食醋 C.肥皂水 D.食盐水 (2)白蚂蚁除了会蛀蚀木头外,它分泌的蚁酸还会腐蚀很多建筑材料,下列建筑材料不容易被蚁酸腐蚀的是 (填字母)。 A.钢筋 B.铜栏杆 C.大理石 D.铝合金窗户 (3)使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在加热的条件下,甲酸分解得到一种常见的有毒气体和另一种氧化物,其化学方程式为 。
|
19. 难度:中等 | |
(5分)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操作是将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 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 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 色。
|
20. 难度:简单 | |
(6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小苏打与稀盐酸混合 (2)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 (3)用适量的稀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铁锈
|
21. 难度:中等 | |
(8分)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常温下A、C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D、I、J均为无色气体,其中I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K为红色粉末。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E 。 (2)反应①中B物质的作用是 。 (3)图中标出的反应①到⑦中是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 (4)在图中标出的12种物质中,单质有 种。 (5)反应⑥中的现象为 。 (6)写出I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
|
22. 难度:中等 | |
(6分)氮肥、磷肥、钾肥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化肥,用简便方法区别三种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实用性。 (1)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填字母)。 A.氯化钾 B.尿素 C.硫酸铵 D.磷矿粉 (2)某化肥样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钾、硫酸钾、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为确定样品的成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实验1:取少量样品滴加稀盐酸,看不到明显现象。证明原样品中没有 。 实验2:另取少量样品加足量的水溶解,滴加溶液A,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溶液A,直至再无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滴加溶液B,无明显现象。由此可知原化肥样品中一定有 ;请写出实验中所用溶液A、B中溶质的化学式:A ,B 。 小明认为实验2如果不另取样品,直接用实验1后所得溶液进行实验2,则无法得到正确结论,他的理由是 。
|
23. 难度:简单 | |
(4分)小华同学想制取“叶脉书签”,需要5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 g。 (2)若用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 g;量取配制时所用的蒸馏水应选 mL(选填“10”、“20”、“50”、“100”)的量筒(水的密度为1 g/cm3)。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质量相同的滤纸直接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B.将准确称取的氢氧化钠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C.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广口瓶中,塞好橡胶塞并贴上标签 D.为了加快氢氧化钠的溶解速率,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24. 难度:中等 | |
(5分)用海水制得的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一般步骤是:溶解、 、蒸发、计算产率; (2)若要去除粗盐中可溶性的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硫酸钠,所加的三种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均过量),其顺序要求是:碳酸钠溶液必须在氯化钡溶液之 (填“前”或“后”)加入。有同学提出用 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可达到同样的目的。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其目的是 ,最后通过蒸发结晶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其中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
25. 难度:中等 | |
(11分)应用广泛的金属。没有金属,生活是难以想象的。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其中焦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写出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生产钛(Ti)的部分工艺流程图如下: 写出镁与四氯化钛(TiCl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名称)。上述反应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理由是 。 (3)将一定量的锌加入到稀硫酸、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4)一定质量含杂质的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与100 g16%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干燥的固体6.8 g,则含杂质的铁中的铁的质量分数是 (计算结果保留至0.1%)。
|
26. 难度:简单 | |
(4分)要炼出含有4%杂质的生铁1750 t,需要含氧化铁质量分数为80%的赤铁矿石多少吨?
|
27. 难度:中等 | |
(6分)家中蒸馒头用的纯碱中含有氯化钠,某实验小组要测定该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6 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此时烧杯中没有不溶物,其消耗稀盐酸61.7 g,测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65.5 g。请帮助实验小组完成以下计算: (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至0.1%)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