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铝的元素符号是 A.Ag B.Al C.AL D.Cl
|
2. 难度:中等 | |
物质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蜡烛融化 C.铁锅生锈 D.分离液态空气
|
3. 难度:中等 | |
我们熟悉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碳酸 B.甲烷 C.纯碱 D.干冰
|
4. 难度:中等 | |
厨房中的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白糖 C.牛奶 D.食用油
|
5. 难度:中等 | |
光导纤维是由二氧化硅(SiO2)制成的,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A.4个氮原子:N4 B.氦气:He2 C.氢氧化铁:Fe(OH)3 D.五氧化二磷:O5P2
|
7. 难度:中等 | |
每组物质均由种类相同的元素组成的,其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水和双氧水 B.氧气和液氧 C.金刚石和石墨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
8. 难度:中等 | |
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的数目 B.原子的数目 C.原子的种类 D.元素的质量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所得溶液pH可能为10的是 A.食盐 B.白醋 C.柠檬汁 D.生石灰
|
10. 难度:中等 | |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MgO+H2SO4→MgSO4+H2O B.CuO+CO C.H2O+CO2→H2CO3 D.CaCO3
|
11. 难度:简单 | |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图示操作错误的是
|
12. 难度:简单 | |
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并用鼓风机吹起,形成沸腾状燃烧,其目的是 A.使煤成为绿色燃料 B.减少有害气体(如SO2等)排放 C.降低煤的着火点 D.增大跟空气的接触面,使煤充分燃烧
|
13. 难度:中等 | |
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4℃时,水的密度最小 B.水是均一、稳定的,所以水是一种溶液 C.自来水生产中通入氯气杀菌消毒 D.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质量比为2:1
|
14. 难度:中等 | |
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受热发生分解:4K2FeO4 A.Fe2O3 B.Fe3O4 C.Fe4O6 D.FeO
|
15. 难度:困难 | |
下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A.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B.生成物紧密排列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C.过程Ⅰ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D.过程Ⅱ发生了化学变化
|
16. 难度:中等 | |
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用止酸剂中Mg(OH)2治疗胃酸过多:Mg(OH)2+H2SO4→MgSO4+2H2O B.H2、O2混合气体通过灼热CuO除去H2:H2+CuO 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二氧化硫:2NaOH+SO2→Na2SO4+H2O D.用稀硫酸除铁锈:Fe2O3+3H2SO4→Fe2(SO4)3+3H2O
|
17.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见下图。下图所加试剂①②③依次是 A.稀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稀盐酸 B.稀盐酸、石蕊试液、稀氢氧化钠溶液 C.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 D.稀盐酸、酚酞试液、稀氢氧化钠溶液
|
18. 难度:中等 | |
要证明水煤气中含有H2、CO、水蒸气,混合气体通过下列试剂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无水硫酸铜 ②澄清石灰水溶液 ③灼热的氧化铜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①③①② D.①③②①
|
19. 难度:中等 | |
分别把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加入水中,最终可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A.Na2CO3、Ca(OH)2、HCl B.KNO3、FeCl3 、HCl C.AgNO3、HCl、HNO3 D.Ba(NO3)2、Na2CO3、H2SO4
|
20. 难度:中等 | |
向含CuCl2和HCl混合溶液100g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物质的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B.M点溶液和P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同 C.整个反应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120
|
21. 难度:中等 | |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按照要求完成填空: ① 空气中可供人类呼吸的气体是 (1) 。 ② 家庭中可用活性炭作为冰箱除味剂,是因为它具有 (2) 作用。 ③ 草木灰(主要含碳酸钾)浸出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片看到火焰呈 (3) 色。 ④ 尿素[CO(NH2)2]是一种优质的 (4) 肥(填“氮”、“磷”或“钾”)。尿素的摩尔质量为 (5) ,1.5mol的CO(NH2)2分子中约含有 (6) 个碳原子。 ⑤ 给试管里的胆矾晶体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 (7) 。
|
22. 难度:中等 | |||||||||||||||||||||||||||||||||||
溶解度可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① 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Ⅰ.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8) g/100g水。 Ⅱ.40℃时将31 g KNO3固体放入50 g水中,所得溶液为 (9)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降温到20℃能析出固体 (10) g。 Ⅲ.为测定x的值,取4份60℃的水各50 g,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由实验可知 (11) A.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80% B.乙恰好形成60℃时的饱和溶液 C.丙和丁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100g水 ② 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 (12) A.小于40℃ B.等于40℃ C.大于40℃ D.无法确定
|
23. 难度:压轴 | |
某工厂废料中含有铜、氧化铜和碳中的一种或几种,按如下流程进行反应,请回答: ① A、C、D、E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13) (填字母)。 ② 蓝色溶液B中含有溶质的化学式 (14) ,产生气体E的化学方程式 (15) 。 ③ 由此可以确定废料的成分是 (16) 。
|
24.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请结合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1) ; ②实验室选择A装置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也可选择B装置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两实验中都用到了同一种黑色固体药品,它在这两个反应中起 (2) 作用。请你写出一种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 。采用D装置收集氧气,并用带火星木条验满,这说明氧气具有 (4) 性质。 ③若实验室用C、F装置组合制取某种气体,应满足的条件是 (5) Ⅰ.反应物是块状固体和液体 Ⅱ.反应在常温下进行 Ⅲ.制得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Ⅳ.制得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Ⅴ.制得气体难(不易)溶于水 Ⅵ.制得气体易溶于水 ④实验室选择AD装置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完全反应后共制得0.05mol二氧化碳,该石灰石中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 (6) mol。若反应中共消耗50g稀盐酸,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7)
|
25. 难度:中等 | |||||||||||||||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验证铜、铁、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
①实验前需要配制10%的稀硫酸,用到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9) 。量取蒸馏水体积时,若仰视读数,则会导致硫酸溶质质量分数 (10) 10%(填“>”“<”、“=”)。 ②铁丝与稀硫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11) ,为了确定可能含有的溶质,可加入 (12) (填选项序号) A.铁 B.氯化钡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氢氧化铜 ③ 拓展应用:硫酸铜溶液和熟石灰混合,可制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波尔多液的原因是 (1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6. 难度:困难 | |||||||||||||||||||||||
实验室有一瓶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氢氧化钠溶液,确认已变质。某学习小组展开如下探究,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并进一步制定回收方案。 【问题1】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探究1】确定该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资料1】BaCl2溶液、Ba(NO3)2溶液、CaCl2溶液、Ca(NO3)2溶液、NaNO3溶液均显中性。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 (16)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因此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 【问题2】如何从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回收得到较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探究2】回收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资料2】在不同温度下NaOH的溶解度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试剂x的化学式 (17) ,操作y的名称为 (18) 。 Ⅱ.根据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数据,系列操作z中 ② 操作名称为 (19) 。 Ⅲ.探究1中的物质检验和探究2中的除杂提纯都将碳酸钠进行了转化,但二者目的不同,分别是 (20) 、 (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