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2014年4月,《舌尖上的中国II》在央视热播,片中记录了藏族青年爬树获取蜂蜜的情景,蜂蜜富含的营养成分是 A.油脂 B.糖类 C.维生素 D.蛋白质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可以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A.氧气 B.氮气 C.氦气 D.干冰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豆浆 B.空气 C.酒精 D.酱油
|
4. 难度:简单 | |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5. 难度:简单 | |
缺锌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是 A.贫血 B.龋齿 C.生长缓慢 D.甲状腺肿大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变成冰 B.碘的升华 C.氧气液化 D.食物变质
|
7. 难度:中等 | |
往白醋中加入紫色石蕊试剂,石蕊试剂的颜色变为 A.无色 B.红色 C.蓝色 D.紫色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可用于区别软水和硬水的是 A.肥皂水 B.氯化钠 C.氯化钙 D.稀盐酸
|
9. 难度:简单 | |
为了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需要施加钾肥,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A.NH4Cl B.NH4NO3 C.K2SO4 D.Ca3(PO4)2
|
10. 难度:简单 | |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其原因是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质量很小
|
11. 难度:中等 | |
浓HNO3不稳定,受热会发生如下反应:4HNO3 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
13. 难度:中等 | |
在实验室制取O2的步骤如下:①连接装置②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MnO2③向试管中注入适量的双氧水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气体⑥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是否收集满O2,以上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④③②⑤⑥ D.①③②④⑤⑥
|
14.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某商品的标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葡萄糖酸钙属于盐类 B.钙是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C.葡萄糖酸钙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 D.葡萄糖酸钙中C、H、O、Ca的原子个数比为6:11:7:1
|
15.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由于发生化学变化而使质量增加的是 A.浓盐酸 B.氯化钠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
16. 难度:中等 | |
下列做法不能起到防锈作用的是 A.经常用水清洗铁制品 B.将铁制成耐腐蚀的不锈钢 C.在铁制品的表面涂油漆 D.在铁制品表面镀铬等耐腐蚀金属
|
17.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水的电解实验,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A中得到的是O2 B.试管B中的电极接电源的负极 C.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为8∶1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18. 难度:中等 | |
某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SO2、CO2和H2O。由此推断,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H、C、O B.S、C、O C.H、C、S D.H、O、S
|
19. 难度:中等 | |
为了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HCl,需要加入的试剂是 A.H2SO4 B.Ca(OH)2 C.AgNO3 D.NaOH
|
20. 难度:中等 | |
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6,2.5g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5gD,则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A.2∶1 B.9∶8 C.3∶2 D.4∶7
|
21. 难度:中等 | |
用适当的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硅元素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 (3)氧化镁________________; (4)3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
|
22. 难度:中等 | |
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A.生石灰 B.熟石灰 C.石灰石 D.氢氧化铝 E.浓硫酸 F.聚乙烯 (1)可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__。(2)可作食品包装材料的是___________。 (3)可中和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______。(4)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 (5)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__________。
|
23. 难度:中等 | |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_______%。 (2)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证明了氧气_______(填“能”或“不能”)溶于水。 (3)“页岩气”(主要成分C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4)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使二氧化碳过多的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科学家采用高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 难度:中等 | |
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请根据铜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黄铜是铜和锌组成的混合物,外观似黄金但质地坚硬,它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 (2)下列铜制品中,利用了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湿法炼铜”涉及了硫酸铜溶液与铁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从该化学反应中可判断铁的金属性比铜_________(填“强”或“弱”)。
|
25. 难度:中等 | |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生活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常用________吸附色素和异味,一般可以通过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蔗糖、花生油、食盐等常见物质中,不能溶于水的是_________。 (3)西瓜含有糖类、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是_________。 (4)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请你提出一条节约用水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
|
26. 难度:困难 | |
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出①木炭燃烧、②饭菜变馊、③面粉车间遇火星爆炸这几个反应中的一个相同之处和各自的不同之处。(4分) (2)经常可以看到汽车在爬坡时,排出的尾气中常常带着黑烟,请从燃烧的角度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2分)
|
27. 难度:困难 | |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A是黑色粉末、B是红棕色粉末(一种铁矿石主要成分),C常温下为气体,G是一种盐。请回答下面问题: (1)物质B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反应。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 难度:中等 | |
请根据如下实验装置示意图(箭头表示气体的进出方向),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中的X气体化学式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C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D中的错误会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 难度:压轴 | |||||||||||||
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熟鸡蛋在常温下放置一、两天后就会变臭了。富有营养而鲜美的鸡蛋,怎么会散发出臭味呢?同学们旋即对此进行了研究。 【提出问题】这种散发出刺激性臭味的无色气体是什么?它有怎样的性质? 【猜想假设】大家按照查阅到的鸡蛋中主要含有的元素是C、H、O、N、S的信息,及相应元素的化合价,列出了气体的可能存在形式分别有以下几组: 甲组—含碳化合物:CH4、CO、CO2 乙组—含氮化合物:NH3、NO、NO2 丙组—含硫化合物:SO2、SO3 虽然列出了上述可能,但大家都一致提议排除甲组的可能性,大家提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根据所查阅的资料,大家进一步排除了NO、NO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也排除了SO3的可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毫无头绪的同学们向老师请教,老师笑而不语,拿出了两集气瓶的气体M,告诉大家这就是该刺激性臭味气体的主要成分,具有可燃性,至于还有什么性质,让大家在注意防护和试验安全的条件下进行探究。 (1)小吴同学用针筒抽取了部分气体M,注入盛有石蕊试液的试管中,结果没有看到溶液变_________的现象,证明该气体不是NH3; (2)小周同学设法点燃了气体M,并拿一个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看到烧杯内壁有小水珠出现,说明了M气体中含有_______元素;燃烧后的气体带有刺激性,并能使另一个内壁沾有KMnO4溶液的小烧杯,出现红色褪去的现象,说明M气体中还含有_______元素。 (3)为了进一步探究M气体的组成,小施将3.4g的M气体完全燃烧后,设法将燃烧后所得气体,全部通入如下装置进行中。(注:碱石灰为固体NaOH和CaO的混合物) 经充分吸收后称重,发现A装置增重1.8g,C装置增重6.4g。通过计算可知,除了上述小周确定的两种元素外,M气体中________(填“含”或“不含”)其他元素;并确定了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而上图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经过严谨的思考与细致的实验,同学们终于揭开了这种气体的组成。
|
30. 难度:中等 | |
将6.8 g含杂质的锌粒,加入到盛有50.0g过量的稀硫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6.6 g。试计算 (1)生成的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其质量为______________ g。 (2)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