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块受热变为液体 B.熨斗通电后变热 C.樟脑球在衣柜中消失 D.吃进的食物被消化
|
2. 难度:简单 | |
“向污染宣战”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 A.严禁随意焚烧秸秆,以减少PM2.5的排放 B.使用清洁能源,以节约化石燃料 C.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防止水体污染 D.分类回收垃圾,以促进资源再生
|
3. 难度:中等 | |
银制容器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变黑,原因是银和空气中的微量硫化物等物质发生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Ag+2H2S+O2═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AgS B.Ag2O C.Ag2S D.Ag2O2
|
4. 难度:中等 | |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热 B.铁丝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6. 难度:中等 | |
两会“实名制”矿泉水亮相,服务员们“沏茶倒水”的场景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为每名委员提供一瓶矿泉水,而且每瓶矿泉水上还贴有委员名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种做法是倡导节俭新风 B.水是人体六大类营养物质之一 C.矿泉水中的矿物质钙、锌、铁、硒都属于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D.罐装矿泉水的塑料瓶子由聚乙烯材料制作而成
|
7. 难度:中等 | |
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钾肥不但能促进农作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还能提高产量 B.CO2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C.合金、塑料、橡胶等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D.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
9. 难度:中等 | |
对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正确的 A.若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若C、D是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若B是酸溶液,则C和D-定有一种是水 D.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曲线图与实验事实不一致的是 A.图①是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B.图②是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图③是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D.图④是向一定量的制取CO2后残留的酸性废水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构成物质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原子都是保持物质性质的粒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是因为
|
12. 难度:中等 | |
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脂类.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关于丁酸丁酯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为116g B、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6:1 C、由20个原子构成 D、 .
|
13. 难度:中等 | |||||||||||||||||||||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14. 难度:困难 | |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 .
|
15. 难度:中等 | |
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及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则在滤液中 A.只有硝酸锌和水 B.一定有硝酸锌和硝酸亚铁 C.一定没有硝酸银 D.如果没有硝酸铜,则一定没有
|
16. 难度:中等 | |
(4分)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镁离子 ; (2)碘酒中的溶剂分子 ; (3)硝酸铵的化学式 ; (4)钻石的主要成分 。
|
17. 难度:中等 | |
(5分)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之一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厨房常用的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物品有_______(写出一种)。 (2)沼气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2分) (3)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其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强的有毒气体是_______。 (4)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作用。
|
18. 难度:中等 | |
(6分) (1)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铁、氟、锌、硒、碘等,虽然含量少,但对健康至关重要. 如图1,提供了几种微量元素相关信息,由此可知:上述微量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种;锌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 (选填“阴”或“阳”)离子.缺碘可能造成的疾病有 . (2)如图2,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填序号)(2分)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
|
19. 难度:中等 | |
(7分)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KNO3溶解度是_______g。 (2)60℃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通过_______方法获得较纯净的KNO3晶体。 (3)T℃时,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该温度范围是____。(填序号) a.10~20℃ b.20~40℃ c.40~60℃ d.60~80℃ (4)向20 mL水中溶解一定量KNO3固体的操作如下图,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数据回答:A、B、C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当x=_______g(2分)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
20. 难度:困难 | |
(8分)A、B、C、D、E、F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C都是维系人类生命最重要的物质,B是用于光合作用和灭火的气体,D可用于保护树木,防止冻伤,并防止害虫生卵,E中含有两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1)E的化学式 ; D的另外一种用途 。 (2)已知反应①、②、③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3)D与F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1. 难度:中等 | |
(5分)在实验台上摆放着下列仪器和药品。 ①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制取该气体应选择的仪器为_______(填序号)。 ②利用提供的药品还可以制取初中学习过的另一种气体,利用该药品制取气体时,还需要补充的玻璃仪器是_____ _(填名称)。
|
22. 难度:中等 | |
(8分)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 ①上述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填字母)。 ②A中盛放木炭的仪器名称是_ _;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 __; 一段时间后,C中的实验现象为__ ___;(2分) D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_,(2分) 酒精灯的作用是_ 。
|
23. 难度:困难 | |||||||||||||||||||||||
(12分)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探究一 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 ①是 ,②是CaCl2. 【收集资料】CaCl2水溶液呈中性. (2)【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探究二 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和Na2CO3;猜想二: ;猜想三:NaOH (3)【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猜想一”进行了如下实验:
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 (4)【继续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
24. 难度:困难 | ||||||||||||||||
(10分)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2(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现将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将100g稀盐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求:(1)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 。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3)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