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向污染宣战”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 A.严禁随意焚烧秸秆,以减少PM2.5的排放 B.使用清洁能源,以节约化石燃料 C.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防止水体污染 D.分类回收垃圾,以促进资源再生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 B.轮胎爆裂 C.蔗糖溶解 D.干冰升华
|
3. 难度:简单 | |
以下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汞 B.氧气 C.金刚石 D.硫酸铜
|
4. 难度:简单 | |
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1 C.-2 D.-1
|
5. 难度:简单 | |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第一步反应为: 4X+11O2 A.FeS2 B.Fe2S3 C.FeSO4 D.FeS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玻璃导气管的使用图示正确的是(省略夹持和加热装置)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A.棉花 B.涤纶 C.羊毛 D.蚕丝
|
8. 难度:简单 | |
以下各类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①酸 ②碱 ③盐 ④氧化物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鸡蛋清7.6~8.0 B.柠檬2.2~2.4 C.西红柿4.0~4.4 D.牛奶6.3~6.6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本题中含量均为质量分数)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21% B.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C.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
|
12. 难度:简单 | |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干冰升华需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B.Ca(OH)2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食用水产品防腐 D.明矾溶于水能形成吸附性物质,可用于自来水厂净水
|
13.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生活中可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B.消防队员用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来灭火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D.合金的硬度一定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小
|
14. 难度:简单 | |
清凉油具有散热、醒脑、提神的功效,其主要成分为薄荷脑(化学式为C10H20O),下列有关薄荷脑的说法错误的是 A.薄荷脑是3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1个薄荷脑分子中含有31个原子 C.薄荷脑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D.薄荷脑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
15.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物质混合后的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A.在无色碘化钾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B.无色的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混合,产生白雾 C.在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滴加数滴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D.铵盐与碱溶液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
16.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
17. 难度:中等 | |||||||||||||||||||||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18. 难度:中等 | ||||||||
地球大气的演化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在大气三个阶段,次生大气中部分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一定条件下,3.4g甲物质和4.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g乙物质和另一种物质X,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物质甲的化学式是NH3 B.物质X的质量为2.8g C.物质X含两种元素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O2的化学计量之比为3:2
|
19. 难度:困难 | ||||||||||||||||||||||||||||||||||||
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丙、X、Y、Z六种物质,其中连线两端的甲、乙、丙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X、Y、Z之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下列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组物质是
|
20. 难度:中等 | |
已知:2CO2+2Na2O2=2Na2CO3+O2。在密闭容器中,将6.6gCO2与一定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气体变为3.8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8g气体全部是O2 B.3.8g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气体减少2.2g C.反应后的固体是混合物 D.生成Na2CO3的质量为15.9g
|
21. 难度:中等 | |
(12分)化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等。 (1)用文字描述下列化学符号的意义: ①2CH4 ; ②3K+ ; ③3O ; ④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和硫酸铜溶液 ; ②镁条在纯氧中燃烧 ; ③过氧化氢受热分解 ; ④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 ; (3)A、B二个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烧杯中水温为10℃,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两物质各10g,充分溶解后所得现象如图1所示,图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图分析,10℃时A、B烧杯中未溶解的溶质质量关系是 (填“相等”或“不相等”)。其它条件不变,将B烧杯中的温度升到50℃时,B烧杯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将A烧杯中的溶质全部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① ;② 。
|
22. 难度:简单 | |
(8分)自热米饭是一种快餐食品。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自热米饭的营养成分中,主要提供能量的是 ,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是 ,油脂 (填“是”或“不是”) 高分子化合物;标签中的“钙130mg”,这里的“钙”是[指 (填编号)。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2)菜肴包的包装材料是铝箔。铝可以压制成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 。铝不是有害元素,但它是非必需元素,经常摄入铝会造成老年痴呆症,请举一例说明生活中如何避免摄入较多量的铝元素 。 (3)该自热米饭是利用发热包中的生石灰与水反应作为热源, 其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
23. 难度:简单 | |
(8分)眼镜是人们常用的护眼工具,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的示意图: (1)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夏天铜螺丝部位常出现一层绿色物质,这是由于铜生锈的原因,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的 反应。 (3)该款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Br2)和银,玻璃颜色变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的 反应;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反应中起 作用。 (4)结合镜片材料从天然水晶、光学玻璃到光学树脂的变迁过程,请你谈一谈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
|
24. 难度:中等 | |
(11分)已知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是一种浅黄色固体粉末,可用作呼吸面具里的供氧剂,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Na2O2反应放出O2,供给人的正常生命活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某同学利用该反应原理制取氧气,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 (1)装置①中CO2的制取方法有多种,若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加热NaHCO3固体制取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选填图二中字母)。 (2)夏天室温很高的时候,检验A装置气密性的合理方法是:将导管口放入水面下,然后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3)为收集纯净干燥的O2,装置③中盛放的试剂为 ,作用是 ;装置④中盛放的试剂为 ,作用是 ;则⑤中收集方法可选用 。 A.排水集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D.真空袋收集法 (4)当观察到装置②中 时应停止通CO2。 (5)此外,过氧化钠也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氧气, 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此反应制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选填图二中字母)。
|
25. 难度:中等 | |
(9分)二氧化碳不仅能产生温室效应,还能作化工原料。 (1)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膜分离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二氧化硅(SiO2)能用于制造CO2分离膜。CO2通过此膜后被氨水吸收(如右图所示),转化为可作氮肥的NH4HCO3。 ①SiO2的名称为 。 ②NH4HCO3固体中氮元素化合价为 。 (3)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低于31.26℃和压力高于72.9个大气压的状态下会形成的超临界CO2流体。该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8H8O3)。 ①将香兰草豆荚研磨成粉的目的是 ,操作1的名称为 。 ②操作2如果不减压,则需要将温度控制到31.26℃ (填“以上”或“以下”)。 ③操作3的名称为 ,操作4的名称为 。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
26. 难度:中等 | |
(12分)纳米级Cu2O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某兴趣小组对它开展了以下系列研究。 I、纳米级Cu2O的用途研究 【查阅资料】 ①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高浓度氧气中才能燃烧,生成氮气和水4NH3+3O2═2N2+6H2O。 ②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下,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温度下还可以同时发生以下化学反应:4NH3+5O2═4NO+6H2O ,工业上用NO制备硝酸、氮肥等化工产品。 【实验1】 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氨气在氧气中燃烧时现象如图。实验时要将过量的氧气从进气口 (填“a”或“b”)通入,并在 (填“a”或“b”)管上端点燃 气。另外,实验时需“先通入氧气,后通入氨气”,其理由是 。 【实验2】 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在纳米级Cu2O催化作用下,氨气与氧气的化学反应,并对生成物进行成分分析”。根据所得的气体成分数据,同学们绘制了曲线图(见图3) 发现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作用下,300℃时以生产 为主.若利用后续处理装置模拟硝酸的工业制法,则最好将电热丝的温度控制在 ℃左右。 Ⅱ、纳米级Cu2O的制备研究 利用某些特殊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将某岩石中的不溶性硫化铜(CuS)转化为可溶性硫化铜,进而制得纳米级Cu2O,其流程如图4: (1)在细菌作用下,岩石中的硫化铜(CuS)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③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经测定该岩石由硫化铜(CuS)和其它不含铜元素的物质组成.现用1000g该岩石制得28.8g纯氧化亚铜(Cu2O),该纯氧化亚铜(Cu2O)中铜元素的质量是 g。若制得氧化亚铜(Cu2O)的过程中,铜元素的总损耗为20%,通过计算确定该岩石中硫化铜(CuS)的质量分数 (请写出计算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