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食品安全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A.做菜时用铁强化酱油调味 B.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 C.食用面条时放入少量食醋 D.在煲好的鸡汤中放入适量加碘食盐
|
2. 难度:中等 | |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 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石墨导电——可作电极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增雨
|
3.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 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左至右逐渐增多 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得到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
|
4. 难度:中等 | |
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CH3OH + 3X + 4NaOH = 2Na2CO3 + 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A.O2 B.CO C.CO2 D.H2
|
5. 难度:中等 | |
小林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1)2Na + Cl2 (2)2Mg + CO2 由此形成以下4点认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性 C.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 D.反应(1)可用于生产食盐
|
6. 难度:中等 | |
氧气、二氧化碳是“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下的两种重要气体。下列用于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中不能选用的是 A.燃着的木条 B.无色酚酞溶液 C.紫色石蕊溶液 D.澄清石灰水
|
7. 难度:困难 | |
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C.向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D.分别向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受热融化 B.西瓜榨汁 C.食物腐烂 D.灯丝熔断
|
9. 难度:中等 | |
公路建设中使用的橡胶沥青是把废旧轮胎制成橡胶粉,再加入不同的化学制剂,与沥青混合而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橡胶和沥青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橡胶沥青使“废物”得到了充分利用 C.橡胶沥青路面弹性好,且可增大摩擦 D.橡胶沥青路面的空隙较大,能降低交通噪声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A.柳絮纷飞 B.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做法符合科学常识的是 A.电路中的保险丝熔断后,换用了更粗的保险丝 B.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C.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石油液化气是否泄漏 D.油罐车的尾部装有一条拖在地面上的铁链
|
12. 难度:中等 | |
元宵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是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对其盛况的写照,我国许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燃灯放焰、共吃元宵的风俗。 (1)某红焰烟花的配方中包括硫、木炭粉、硝酸锶[Sr(NO3)2]等。 硝酸锶中Sr的化合价为 ; (2)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成为了元宵节的新风尚。小新同学想自制孔明灯,为了使它能飞得更高、更远、更安全,选择作为灯罩的材料应质轻且 ;选择的燃料应燃烧热值大且 。
|
13. 难度:中等 | |
小明做了一个趣味实验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 (1)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类型是 ; (2)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在水中取下胶塞,试管中液面上升(如图B所示)。 其原因是 。
|
14. 难度:简单 | |
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震后当地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受到极大的破坏,水源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灾区饮用水安全备受关注。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经溶解、静置、 (填操作名称),除去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异味,再杀菌消毒,得到生活用水。 (2)欲判断得到的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 进行检验,生活中常通过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当你身处在地震灾区时,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饮用。下列各项与水的净化过程无关的是 (填标号)。 A.吸附 B.消毒 C.电解 D.过滤
|
15. 难度:中等 | |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 (1)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 (2)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 (3)加入浓硫酸后,装有甲、乙两物质的试管中固体量的变化是 。除浓硫酸外,还可以加入 物质,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 (4)由此得出结论: 。
|
16. 难度:困难 | |
已知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如果A、B均为黑色固体,C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则E的化学式是 ,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C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A溶液与B溶液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难度:压轴 | |||||||||||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后,同学们将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1)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 (2)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猜想1:只有碳酸钠。 猜想2:只有氢氧化钙。 猜想3: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的猜想:还可能是 。 【实验设计】小斌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他们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斌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
18. 难度:困难 | |
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取矿石样品40 g, 加入盐酸后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盐酸219 g,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8 g(矿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计算: (1)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2)盐酸的质量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