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苹果腐烂 B.湿衣晾干 C.石蜡熔化 D.辣椒剁碎
|
2. 难度:简单 | |
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
3. 难度:中等 | |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H2O C.KMnO4 D.CaCO3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西瓜 B.鲫鱼 C.花生油 D.马铃薯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红磷 C.蜡烛 D.甲烷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锌 B.铁 C.铜 D.银
|
10. 难度:中等 | |
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7 B.9 C.10 D.19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数据是一些食物的近似pH,其中呈碱性的是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 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牛奶 C.食盐 D.植物油
|
14. 难度:中等 | |
碘酸钙[Ca(IO3)2]可用于补碘剂,其中碘(I)元素的化合价为 A.+4 B.+5 C.+6 D.+7
|
15. 难度:简单 | |
尿素[CO(NH2)2]是一种化肥,它属于 A.磷肥 B.氮肥 C.钾肥 D.复合肥
|
16. 难度:中等 | |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C.“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
|
17.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A.丙是O2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 D.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2:1
|
18. 难度:中等 | |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a、b溶解度相等 B.t2℃时,a、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 C.将t2℃时的a、b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两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t2℃时,取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水后恢复至t2℃,析出溶质的质量a>b
|
19. 难度:中等 |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 C.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丝
|
20. 难度:困难 | |||||||||||||||||||||
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21. 难度:简单 | |
(2分)化学与材料。 (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 (2)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
|
22. 难度:简单 | |||||||
(3分)化学与健康。“APEC”会议的晚宴上有一道传统小吃“豌豆黄”,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豌豆黄”中主要含有蛋白质、_________和________三类营养素。 (2)“豌豆黄”中含有钙元素。人体缺钙常会引起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贫血症 B.佝偻病 C.甲状腺肿大 D.骨质疏松
|
23. 难度:中等 | |
(4分)化学与能源。 (1)化石能源包括煤、_______和天然气。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不断增长,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潮汐能、核能、_____等。 (2)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可作为柴油替代资源的清洁燃料,二甲醚中含有________种元素, 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
24. 难度:简单 | |
(2分)化学与环境。 (1)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C.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2)“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________。 A.节约纸张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坐公交车
|
25. 难度:简单 | |
(4分)厨房中的化学。 (1)发酵粉中的主要成分为小苏打,其化学式为_______。 (2)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它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取 的灭火方法。 (4)利用厨房中的 可以溶解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OH)2)。
|
26. 难度:中等 | |
(3分)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水是最常见的液体。 (1)下列溶液中,以水为溶剂的是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生理盐水 ②医用碘酒 ③硫酸铜溶液 (2)日常生活中,可以用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3)将浑浊的河水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过滤和 _______。
|
27. 难度:简单 | |
(3分)铁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金属。 (1)生铁是常用的合金,生铁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铁块可以铸成铁锅,是利用了铁的_________性。 (3)铁制品与 接触易生锈。
|
28. 难度:中等 | |
(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1807年,科学家首次利用电解氢氧化钠的方法制备金属钠,同时得到氧气和水。1921年,科学家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制备金属钠同样获得成功。金属钠用小刀切开外皮后,可以看到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钠的密度是0.97g/cm3。钠跟氧气在常温下就能发生反应。将一小块绿豆粒大小的钠,放入滴加过几滴酚酞试液的水中,可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来回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会变红。收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经检验发现其具有可燃性。 金属钠可用于制造一种抗爆剂——四乙基铅((C2H5)4Pb),它能降低汽油的爆震性,减少发动机产生的噪音。四乙基铅通常是使氯乙烷(C2H5Cl)跟金属钠和铅的合金一起反应而制成的。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钠的物理性质 (答出一点即可)。 (2)钠的用途 。 (3)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电解氢氧化钠和电解熔融氯化钠的原理相同,他们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5)实验室中的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钠是金属 B.钠能与氧气反应 C.钠能与水反应 D.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0.8g/cm3)大
|
29. 难度:困难 | |
(5分)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覆盖有一薄层铜的绝缘板,制成印刷电路板。人们为了从废腐蚀液(含有CuCl2 、FeCl2 和FeCl3)中回收铜,并重新得到FeCl3溶液,设计如下实验流程。 已知:2FeCl3 + Fe = 3FeCl2 (1)操作②、④的名称是_______。 (2)上述流程中,X的化学式为 __ ,滤渣中所含的物质是_______,步骤③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Z为氯气,第⑥步发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0. 难度:困难 | |
(5分)下列字母A~F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由氢、碳、氧、氯、钠、钙、铁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其中D、E、F均由三种元素组成。 (1)A能进行光合作用,被称为气体肥料,A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2)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可与C发生反应,得到黄色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D可与B发生反应,但无明显实验现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E是补钙剂和建筑材料中的主要成分。若向B和一定E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F溶液,看到有气泡产生,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由F生成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
31. 难度:中等 | |
(5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 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或E。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 。
|
32. 难度:中等 | |
(3分)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甲图中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_______。 (2)乙图中观察到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不能燃烧、_______的性质。
|
33. 难度:简单 | |
(2分)实验室要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其操作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数字序号)。
|
34. 难度:困难 | |
(5分)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省略夹持仪器)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实验步骤】 ①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装入分液漏斗中。 ②打开止水夹K 1,待氢氧化钠浓溶液完全进入广口瓶之后立即关闭K1。 ③待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K2。 【实验现象】 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注射器中的液体________,U型管中________,广口瓶中的液体出现浑浊。 【实验解释】 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
|
35. 难度:困难 | ||||||||||||||||||||||||||||||||||||||||||
(5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白色固体。同学们对鉴别这两种物质非常感兴趣, 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部分)的比较
【设计方案并实施】
【实验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知道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并进行______实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
|
36. 难度:困难 | |
(4分)据报道,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2Cu + 2H2SO4 + O2 求:(1)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 (2)若使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10%,需要加入水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