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水力发电 B.将石油加热炼制,得到不同的产品 C.海水晒盐 D.利用铁矿石炼铁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3. 难度:中等 | |
紫薯(如图)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钾、铁、钙、硒等,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其中的钾、铁、钙、硒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
4. 难度:中等 | |
取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石蜡 B.面粉 C.蔗糖 D.植物油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气体的速度快 B.将生锈的铁钉插入适量稀盐酸中溶液变成黄色 C.打开浓盐酸瓶盖有白烟 D.向稀硫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蓝色
|
6. 难度:简单 | |
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FeO:氧化亚铁 B.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C.Ca2+ :正二价的钙元素 D.2H:2个氢分子
|
8. 难度:中等 | |
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可以改变面粉外观,却能破坏面粉中叶酸等微量营养素,增加人的肝脏负担,过氧化苯甲酰的化学式为C14H10O4。下列关于过氧化苯甲酰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过氧比苯甲酰由三种元素组成 B.过氧化苯甲酰中碳和氧元素质量比为21:8 C.过氧化苯甲酰中含有1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 D.过氧化苯甲酰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9.4%
|
9.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都大于B的溶解度 B.t1℃时分别制成A、B的饱和溶液,B中溶质的质量比A中的大 C.t2℃时A、B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A、B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3℃降温到t2℃,析出晶体的质量A >B
|
10. 难度:中等 | |
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D.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B=A2B
|
11. 难度:困难 | |
下列各组物质投入水中,搅拌后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A.KNO3、HCl、CuCl2 B.Ca(OH)2、BaCl2、、Na2SO4 C.Na2CO3、NaCl、Ca(OH)2 D.NaOH、KCl、H2SO4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粗盐中的泥沙,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 B.用MnO2来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C.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D.用Ca(OH)2溶液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
|
13. 难度:简单 | |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其中无色溶液X是 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稀硫酸 D.硫酸钠溶液
|
14. 难度:简单 | |
中考复习阶段,小明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 ①太阳能、风能和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②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③生活中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④用果汁、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等自制汽水; ⑤在粗盐提纯试验中,蒸发溶液时,等到水全部蒸干才移走酒精灯; ⑥可用氢氧化钠溶液自制叶脉书签; ⑦水是最常见的溶剂,通过初中化学所学的四种反应类型均可生成水。 上面说法正确的是 A.②⑤⑥ B.①③⑥ C.③④⑥⑦ D.③④⑤⑦
|
15. 难度:困难 | |
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产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B.图1中b点的值为106 C.图1中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D.图1中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曲线表示
|
16. 难度:简单 | |
(8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在“石墨、氮气、碳酸氢钠、碳酸钙”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①用于填充食品包装袋的气体 ; ②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 ; ③可用做补钙剂的是 ; ④常作发酵粉使用的是 。 (2)现有“C、H、O、N、Na”五种元素,请按下列要求用化学式填空: ①可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 ; ②汽水中含有的酸是 ; ③常温下呈液态且易挥发的碱 ; ④广泛用于玻璃和洗涤剂生产的盐是 。
|
17. 难度:简单 | |
(3分)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1)过氧化氢溶液实验室制氧气 ; (2)用盐酸来除铁制品表面的锈 ; (3)氧化铝是一种两性氧化物,既可以和酸反应又可以和碱反应,生成水和盐。请你写出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
|
18. 难度:中等 | |
(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收集时采用的验满方是 。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导管 (填“①”或“②”)端通入。 (4)小刘同学在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了下图所示的五套装置,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 。
|
19. 难度:困难 | |
(6分)为了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并且充分利用二氧化碳资源,科学家们设想了一系列捕捉和封存二氧化碳的方法。 烧碱溶液捕捉和封存二氧化碳法(见上图): ①喷雾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溶液喷成雾状的目的是 。 ②过滤环节中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 。 ③在整个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
|
20. 难度:困难 | |
(11分)学习化学一年后,同学们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以及“支持燃烧的气体一般是氧气”这两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金属钠来探究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 1.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2.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2)中燃烧? 【查阅资料】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探究】 实验一: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 ③按照步骤②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实验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 。 (2)根据上述资料写出钠块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二中生成的黑色颗粒是 ,而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呢? ①同学们围绕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产生如下猜想:甲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乙认为是碳酸钠,丙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丁认为是氢氧化钠。 我认为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②对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实验再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 。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供选试剂:A.石灰水B.氯化钙溶液 C.硫酸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则 (在甲、乙、丙中选)的猜想成立。 ③评价与反思: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 【拓展应用】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标有质量分数为16%的盐酸(图1)的实际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小明配制了2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然后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加入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测得剩余物总量为45 g。整个实验过程用pH测定仪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图2为测定仪打印出的滴加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关系图。 请以此次测定的数据,列式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 (4)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 (不考虑误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