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物质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想。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A.C2H5OH B.NaHCO3 C.H2CO3 D.KOH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试剂一般不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度的是 A.蒸馏水 B.石灰水 C.浓硫酸 D.食醋
|
4. 难度:困难 | |
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uCl2→Cu B.Fe(OH)3→Fe2(SO4)3 C.CO2→CO D.BaSO4→Ba(NO3)2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用水鉴别的是 A.碳酸钙和碳酸钡 B.烧碱和纯碱 C.硫酸铜和氯化钠 D.熟石灰和生石灰
|
6. 难度:困难 | |
下列实验中可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A.向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向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 C.将铁锈放入到稀硫酸溶液中 D.向氯化钡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的方法正确的是 A.稀盐酸(稀硫酸):适量硝酸钡溶液 B.NaOH溶液(Na2CO3):加适量稀盐酸 C.NaCl溶液(盐酸):加热蒸发 D.铁粉(氧化铜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
|
8. 难度:中等 | |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 C.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CO气体
|
9. 难度:中等 | |
将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盐酸混合,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混合后的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A.CO2 B.AgNO3 C.Cu(OH)2 D.BaCO3
|
10. 难度:困难 | |
如图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对应图形正确的是
A.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B.在试管中加热高锰酸钾 C.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D.向含有H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
|
11. 难度:中等 | |
(6分)在H、O、Cl、C、N、Na、K、Fe、Ca几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用离子符号、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按下列要求填空: (1)硝酸铵中的阳离子_______;(2)氯化亚铁中的阴离子________________; (3)碳酸饮料中的酸_________;(4)可作复合肥料的盐 ______ 。 (5)写出一个置换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6)写出纯碱和石灰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难度:中等 | |
(5分)在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过程中,下图是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得到的溶液pH变化图像。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当溶液呈中性时,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 mL; (3)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4)该实验中所用的稀硫酸是用浓硫酸稀释而来的,请写出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 (5)浓硫酸具有_________,所以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
13. 难度:压轴 | |
(6分)如图以稀盐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Ca(OH)2的俗名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2)反应②为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属 于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图中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 (填序号); (5)若X溶液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CuSO4、K2CO3)中的 。
|
14. 难度:困难 | |
(5分)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1)用托盘天平称量粗盐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填下列正确选项的代码) _________ 。 A.右盘重,砝码轻 B.右盘轻,样品重 C.左盘重,样品轻 D.左盘轻,砝码重 (2)第②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 (填化学式,下同),第⑥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 ; (3)第③步操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CaCO3和__________(填化学式)。
|
15. 难度:困难 | |||||||||
(8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小组内小明同学认为有两种可能: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 (1)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还有一种可能,请你补充出猜想3: 。 (2)小润同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小润认为该溶液没有变质,小军认为小润的说法有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军同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而后小军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小军认为猜想3正确,你认为他的判断是否正确_______(填“正确” 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验证猜想3,小红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16. 难度:困难 | |
(10分)某学校兴趣小组对食用纯碱和食用小苏打两种粉末进行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两者的热稳定性: (1)食用纯碱受热不分解。 (2)食用小苏打270 ℃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 【实验探究】 (1)验证两种粉末的稳定性 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小组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到 (填“甲”或“乙”)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 。写出食用小苏打的一点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食用纯碱粉末的纯度 取食用纯碱粉末试样(假设只含少量氯化钠)22g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200g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气体全部逸出,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213.2g。 ①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 g。 ②通过计算确定食用纯碱粉末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③如果测得的结果比实际纯度高,可能的原因是 (答一种即可)。 ④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