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冶炼金属 B.葡萄酿成红酒 C.海水晒盐 D.节日焰火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生铁 B.塑料 C.钢筋混凝土 D.玻璃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结构图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A.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4 Fe +3O2 B.H2+O2 C.4Al+3O2===2Al2O3 D.2P +5O2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两个氧分子 2O2 B.Ca(HCO3)2中H元素为正一价 C.3个碳酸根离子3CO32- D.保持氮气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N
|
6. 难度:简单 | |
分类学习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一组是 A.Na Mg Cu B.CH4 C2H5OH C6H12O6 C.NaCl AgNO3 BaSO4 D.NaOH H2SO4 空气
|
7.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探究金属单质的活动性时发现X、Y都能跟稀硫酸反应,而Z不能;Y能在X的盐溶液中置换出X.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Y>X>Z B.X>Y>Z C.X>Z>Y D.Z>Y>X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离子组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O3- H+ Na+ OH- B.K+ SO42- Na+ NO3- B.Cl- K+ SO42- Ba2+ D.Ca2+ Cl- CO32- K+
|
9. 难度:简单 | |
去年四月,“苏丹红”事件惊动全国,原因是“苏丹红一号”含有致癌物质,其化学式为C16H12N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苏丹红一号”是一种有毒的氧化物 B.“苏丹红一号”属于有机物,含碳元素质量分数为54.7% C.“苏丹红一号”四种元素的质量比34:56:27:4 D.“苏丹红一号”是由四种元素组成,其原子个数比为16:12:2:1
|
10. 难度:简单 | |
在盛有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固体存在,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渣是 A.Cu和Mg B.Ag和Cu C.Zn和Cu D.Ag
|
11. 难度:中等 | |
金属铁样品6.5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0.195g H2,则其所含杂质是 A.Fe B.Mg C.Al D.Cu
|
12. 难度:中等 | |
用a克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 溶液完全中和b克稀硫酸,若改用质量分数相同的a克KOH溶液中和,则反应后溶液的PH值 A.等于7 B.大于7 C.小于7 D.无法确定
|
13. 难度:简单 | |
用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氮原子______;三个亚铁离子:________;硫化铵:_______;
|
14. 难度:简单 | |
高铁酸钾(K2FeO4)是具有紫色光泽的结晶粉末。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灭藻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请完成高铁酸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K2FeO4+10H2O=4Fe(OH)3↓+8KOH+( )____↑
|
15. 难度:简单 | |||||||||||
从H、O、S、K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与表中物质相同的类别,将化学式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
|
16. 难度:简单 | |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请用“温室效应”“赤潮、水华”“酸雨”填空: (1)“低碳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CO2的大量排放会造成________. (2)SO2的大量排放会造成________. (3)化学肥料及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会造成________.
|
17. 难度:简单 | |
次氯酸(HClO)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它是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
18.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A、B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1℃时,100g水中溶解20gA,刚好达到饱和;那么20g水中溶解B g达到饱和。 (2)t2℃时,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 (3)t1℃时,若要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4)若要从A中含有少量B的混合溶液中提纯A,可用的方法是 。
|
19.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用装置A来制取CO2所用的药品是 、 (写名称); (2)若要用装置B鉴定CO2,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 (3)当将标①②的导管连接时,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4)若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 ; (5)当将标①和③的导管连接时,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烧杯D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当将标有①和④的导管连接时,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证明CO2有 、 的性质。
|
20. 难度:中等 | |||||||||
有一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为了探究它的组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1)先对实验作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所示(没列完所有情况)
(2)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C、CuO的混合物,为了进一步探究C、CuO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一:将此粉末敞开放置在空气中灼烧完全,等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烧杯中 不溶物(填“有”或“无”),溶液呈 色。 实验二:将此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碳完全反应),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请回答: ①烧杯中 不溶物(填“有”或“无”)。 ②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溶质是 (写出化学式)。 ③若静置后溶液呈蓝色,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 、 。
|
21. 难度:中等 | ||||||||||||||||
现有铜和另一种金属的混合物8g,(可能是镁、铁、锌的一种)放入烧杯中,将140g14.0%的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到该烧杯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的固体的质量数据如下:
求:(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 (2)该混合物粉末中另一金属为何种金属? (3)第三次加入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