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残雪化成水 B.高粱酿成酒 C.木柴劈成块 D.西瓜榨成汁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 B.面粉 C.植物油 D.蔗糖
|
3. 难度:简单 | |
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的物质是 A.
|
4. 难度:简单 | |
含有“水”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灰水 B.蒸馏水 C.矿泉水 D.自来水
|
5. 难度:简单 | |
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6. 难度:简单 | |
在反应 A.
|
7. 难度:中等 | |
只含游离态氧元素的物质是 A.液态空气 B.液氧 C.氯化钾 D.氯酸钾
|
8. 难度:中等 | |
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爆炸可用 A.
|
9.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C.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与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
|
10. 难度:简单 | |
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 A.燃烧匙 B.滴管 C.药匙 D.镊子
|
11. 难度:简单 | |
臭氧水是臭氧( A.臭氧水是氧化物 B.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 C.臭氧水是混合物 D.臭氧和氧气是同素异形体
|
12. 难度:简单 | |
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B.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色光——可作保护气 C.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 D.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
13. 难度:中等 | |
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水的物理性质 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C.水的化学性质 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
14.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实验时记录的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
|
15. 难度:中等 | |
有关碳单质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紫色石蕊溶液可区分 B.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C. D.碳具有可燃性,因此在常温下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
16. 难度:简单 | |
归纳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下列归纳的结论错误的是( ) A.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C.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不一定都要验纯 D.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
17. 难度:中等 | |
“粗盐提纯”的实验内容和步骤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实验需查阅资料,了解食盐在室温时的溶解度 B.操作Ⅲ中,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实验的产率将偏低 C.操作Ⅳ中,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操作V中,需加热至液体蒸干为止
|
18. 难度:中等 | |
有一固体物质甲(不含结晶水)的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经历如下变化: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溶液Ⅰ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是30g/100g水 C.溶液Ⅰ和溶液Ⅱ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溶液Ⅱ若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等于3g
|
19. 难度:困难 | |
下列图像关系合理的是 A.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 B.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C.镁在氧气中燃烧 D.从冰箱里拿出汽水打开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
|
20. 难度:困难 | |
有氮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80 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A.30 g B.100 g C.150 g D.200 g
|
21. 难度:中等 | |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按要求填空: ①体温计中金属元素(Hg)的名称是 (1) 。 ②生理盐水中的溶质(写化学式) (2) 。 ③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表示出它的8个分子 (3) 。 ④可用于洗涤油污的Na2CO3溶液呈 (4)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Na2CO3 (5) (填“属于”或“不属于”)碱。 ⑤熟食制品常加入规定含量的防腐剂。丙酸钠(
|
22. 难度:简单 | |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①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利用其 (8) 作用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②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 Ⅰ.a管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 (9) 极(填“正”或“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 。 Ⅱ.为了加快电解速度,可先向水里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已知通电时NaOH不发生变化)。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固体 (11) g,量取水(水的密度为 (填“<”、“=”或“>”)。 Ⅲ.水曾被误认为是一种单质。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 (14) 。 A.水的电解 B.水的蒸发 C.水的蒸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
23. 难度:中等 | |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 (15)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②若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 (16) 。 ③将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2℃,若采用加溶质的方法使两者重新达到饱和,则 (17) 物质所加的量多。 ④t1℃时,向一只盛有15g甲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固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18) 。 A.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 g/100g水 B.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65g C.降温后烧杯中溶液总质量不变 D.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热变为不饱和溶液
|
24. 难度:中等 | |||||||||||||
以下是一些制取气体的实验,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①某探究小组在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 Ⅰ.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1) ② (2) 。 Ⅱ.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 。 实验室还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可以从E~G中选取 (4) (选填序号)组装成新的气体发生装置。 Ⅲ.若用D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5) (填“a”或“b”)端通入,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方法是 (6) 。 ②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同学们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相同)
Ⅰ.表中X的数值应是 (7) 。 Ⅱ.表中的待测数据指 (8) (填字母序号)。 A.氧气的质量 B.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质量 C.氧气的体积 D.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
|
25.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常用草酸(化学式为 ①从安全角度讲,实验开始时应先加热 (9) (填A或C)处。 ②写出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 ,D处的现象 (11) 。 ③为了能正确检验反应后的产物,某同学认为在装置 (12) 和 (12) 之间还应增加个洗气瓶(下图),该同学在洗气瓶中加入的溶液是 (13) 。 ④从环保的角度讲,该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14) 。
|
26. 难度:困难 | |
将12.5g石灰石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杂质不和盐酸反应,也不溶解)。 计算:①石灰石中所含碳酸钙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15) ②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