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A.黄金制成金箔 B.冰块制成冰雕 C.石油制成布料 D.湿衣服晾干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稀盐酸 B.冰水混合物 C.苹果醋 D.合金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发现屋里煤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
|
5. 难度:中等 | |
砷化镓为第三代半导体,用其制成的材料制造的灯泡寿命长,耗能少。已知砷化镓(GaAs)中As的化合价为﹣3价,Ga的化合价为 A.﹣3 B.﹣5 C.+3 D.+5
|
6. 难度:简单 | |
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蒸发溶剂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
7. 难度:中等 | |
将80 g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 A.80 g B.100 g C.200 g D.280 g
|
8. 难度:简单 | |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下列有关燃烧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是因为两者中氧气的含量不同 B.将燃着的木柴架空,则燃烧会更旺,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空气的流动而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D.划火柴时火柴梗向上,则火焰会熄灭,这是因为它接触不到氧气
|
9. 难度:中等 | |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混合后分子数目减少 D.稀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因此两者都能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运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
|
11. 难度:中等 | |
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A.2H ——2个氢元素 B. C.3Fe3+——3个铁原子 D.H2O——1个水分子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 B.用生铁制铁锅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用氦气填充气球
|
13. 难度:简单 | |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 C.“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
14. 难度:简单 | |||||||||||
下表是一些物质的pH,对于胃酸过多的人来说,空腹时较适宜的物质是
A.番茄 B.葡萄 C.牛奶 D.玉米粥
|
15.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生石灰,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 D.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
|
16. 难度:简单 | |
17. 难度:中等 | |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A.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B.两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与碱反应;都能燃烧等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等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
18.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白磷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生锈的铁钉在稀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铁锈消失,溶液为无色 C.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蓝色 D.向盐酸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成红色
|
19. 难度:中等 | |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NaOH溶液中的OH- 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 也能与酸反应 C.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
20. 难度:困难 | |
下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乙、丙可能依次为NaOH、CO2、Na2CO3 B.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 C.当甲为NaOH时,它可由Ca(OH)2与Na2CO3 反应生成 D.乙和丙之间不可能相互转化
|
21. 难度:困难 | ||||||||||||||||
下列除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22. 难度:困难 | |
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23. 难度:简单 | |
(3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用化学式表示下列三种常见物质: (1)空气中体积分数为78%的气体是 ;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3)厨房中的一种调味品,它是由离子构成的,该物质是 ;
|
24. 难度:中等 | |
(5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13号元素的符号是 ; (2)11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较容易 (选填“得”或“失”)电子,该元素属于 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3)列举8号元素对应单质的一种用途 ; (4)由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K 、Ca、Mg三种金属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 〉Ca 〉Mg,如图是三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此推测金属失电子能力的强弱除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外,还可能与 有关。
|
25. 难度:简单 | |
(3分)N(NO2)3是科学家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材料,试计算: (1)一个N(NO2)3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2)N(NO2)3中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3)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26. 难度:中等 | |
(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 ,b是 。 (2)实验室中用石灰石与稀盐酸混合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_ 。 (3)若实验室改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选填装置序号)。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 。
|
27. 难度:中等 | ||||||||||
(7分)某市境内河流发生了镉浓度超标事件。根据该事件某化学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关于金属镉与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及镉污染事故处理方法的研讨活动。 查阅资料:①镉(Cd)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化合物中通常表现为+2价 ②水体中镉元素通常以氯化镉的形式存在 ③氯化镉能溶于水,氢氧化镉难溶于水 (1)金属镉与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实验结论:活动性顺序:镉>铜>银 上述两个实验步骤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共同点是 (填一项即可) (2)对镉污染事故处理方法的讨论 小聪认为可用向受污染河段抛撒过量烧碱固体的方法除去氯化镉,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小敏认为该方案虽然有效,但有缺陷,原因是 。受小聪与小敏启发,你认为可以用 (写俗称)代替烧碱。
|
28. 难度:中等 | |
(9分)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l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 色。 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图2)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反应类型为 。从该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有 和 ;该反应中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本质原因 。 (3)在图2所示的反应过程中,小明对反应溶液的pH进行了三次测定,当溶液pH=7时,溶液中溶质 为 (填化学式); (4)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请你选择一种物质,写出其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29. 难度:中等 | |
(6分)物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现有硫酸铜、氢氧化钠、铁、盐酸、氧化铁、二氧化碳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可以发生一些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按照物质的组成对六种物质进行分类,请将属于下列分类结果的物质的化学式填写在下面的虚线框内 (2)从上述物质中选择满足下列要求的反应 ①若两种物质反应能产生蓝色沉淀,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写出一个有气体生成的置换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③为了证明上述物质中的酸与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可以选取一种试剂进行验证。验证方法是 。
|
30. 难度:中等 | |
(6分)我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的发展。海水的成份主要含有NaCl、MgCl2、Na2SO4、CaCl2等物质,经过蒸发结晶得粗盐,剩余的液体为母液.图中操作1为蒸发结晶,操作2为过滤,试剂A是一种改良酸性土壤常用的碱.如图所示以海水为原料可获得许多化工产品: (1)工业生产中在母液中添加试剂A的化学式为 (2)在实验室中进行过滤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步骤④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类似于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反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能够发生是因为Cl2的活动性比Br2的 (选填“强”或“弱”)
|
31. 难度:困难 | |
(7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到超市买了一包碱面,包装袋上标明主要成分是碳酸钠,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钠。该兴趣小组为研究其成分,称取样品25.0g,将其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所加入的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原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3)样品中碳酸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g 【交流反思】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甲同学认为,要求出碳酸钠的质量,还可以使用与盐酸所属类别不同的其他物质,如________、 ______(填一种具体物质的化学式及该物质所属的类别)的溶液与样品反应,测定相关物质的质量,进行有关计算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