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丝做导线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焦炭用于炼铁 D.石墨制铅笔芯
|
2. 难度:简单 | |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3. 难度:中等 | |
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油 B.面粉 C.食盐 D.沙土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干燥的紫色石蕊染成的小花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变成红色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温度降低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B.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健康 C.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D.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符号中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NO2:“2”表示两个氧原子 B.2Na:“2”表示两个钠原子 C. D.2OH-:“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做法不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的是 A.燃料脱硫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C.农药化肥的合理施用 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
8. 难度:中等 | |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或者结论不正确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B.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瓶中气体一定是CO2 C.水通电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 D.在钢铁制品表面涂油漆﹣隔绝氧气和水,可防止钢铁锈蚀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 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的单质 B.CO和CO2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 C.CO能将氧化铜和氧化铁还原,CO具有氧化性 D.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故CO2可以灭火
|
10. 难度:中等 | |
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溶液的质量 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 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D.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分解可能产生氧气,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B.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一定是置换反应 C.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铁、硬铝、焊锡都属于合金 B.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因而大量用于制作电线 C.生铁和钢是铁的两种合金,生铁的含碳量较高 D.锈蚀后的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
13.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0℃时,在100g水中加入30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是130g B.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采用降温的方法可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D.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
14. 难度:中等 | |||||||||||||||||||||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15. 难度:中等 | |
向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不含有铁,可能含有铜 B.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铁,银和铜 C.若滤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一定有硝酸亚铁,一定不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D.若滤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则一定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
|
16. 难度:简单 | |
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氧分子___________ (2)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化合物_________
|
17. 难度:简单 | |
化学在交通“节能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 (1)液化天然气(CNG)是我市正在推广的公交车燃料,它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小的优点。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家里的天然气发生泄漏时,应 ,防止事故的发生。 (2)汽车尾气中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我市倡导自行车“低碳出行”,采用碳纤维材料的自行车轻便、机械强度大,这应用了碳纤维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自行车采用铝合金材料,金属铝具有较强抗腐蚀性的原因: 。
|
18. 难度:中等 | |
(1)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某学习小组按照右图所示装置去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通过多次实验,他们对燃烧的三个条件始终未能探究全面,你认为他们不能探究到的燃烧条件是 。 (2)“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它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
19. 难度:中等 | |
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含义是 ; (2)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可采取的方法是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
20. 难度:中等 | |
A、B、C、D、E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红色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B,B为常见的液体,C为黑色固体,“—”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物质间能转化,则: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 (2)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1.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仪器和装置,请认真观察后回答有关问题。 (1)B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是 。(1分)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是 。(1分)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同时检验二氧化碳。 请按照气流从左到右方向,用仪器接口字母表示连接顺序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
23. 难度:困难 | |||||||||||
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装置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
(1)共制得氧气 g。 (2)计算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