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折弯 B.酒精挥发 C.水果腐烂 D.冰块融化
|
2. 难度:简单 | |
空气中所占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A.2个氢分子:2H B.4个氧原子:2O2 C.氦元素:Hi D.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
|
4. 难度:简单 | |
某药剂瓶上标识:每片含钙600毫克。这里的“钙”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热 B.铁丝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6. 难度:简单 | |
属于混合物的是 A.蒸馏水 B.氧气 C.石灰水 D.氯酸钾
|
7. 难度:简单 | |
以下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A、H2O2 B、H2SO4 C、KMnO4 D、Ca(HCO3)2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 B.豆浆 C.冰水 D.糖水
|
10. 难度:简单 | |
野营篝火时通常将木材架空,其目的是 A.方便添加木材 B.升高木材的温度 C.降低木材的着火点 D.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活性炭做吸附剂 D.氧气用于气焊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13. 难度:简单 | |
硅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是:SiO2+2C A.SiO2 B.Si C.C D.CO
|
14. 难度:简单 | |
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C+O2 B.2KMnO4 C.Fe+H2SO4 → FeS04+H2↑ D.2H2+O2
|
15. 难度:简单 | |
SO2与酸雨的形成有关,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4 B.+2 C.-1 D.-2
|
16. 难度:简单 | |
关于电解水的实验,错误的说法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产生的氧气 B.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 C.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溶液显酸性的是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B.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 C.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 D.pH等于7的溶液
|
18. 难度:简单 | |
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分析不可能是 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B.没有预热试管 C.试管口略向上倾斜了 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
|
19.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O3中约含有1.806×1024个氧原子 B.1molSO3比1molSO2多一个氧原子 C.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D.18gH2O中含有2mol氢
|
20. 难度:中等 | |||||||||||||
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
21.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将A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2)(写一种)。 ③A中含有少量B,分离得到较纯的A的方法是(3)。 ④ ⑤将
|
22. 难度:简单 | |||||||||||||||||
“碳”的世界丰富多彩。 ①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表中几种物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互称(9)。 ②“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10)。 A.具有吸附性 B.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C.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
23. 难度:简单 | |
甲、乙、丙、丁、戊四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下表中。 ①甲物质的化学式为(11)。 ②五种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12)(填序号,下同),可用作燃料的化合物是(13)。 ③工业上生产氢气的方法之一是利用甲、乙两种物质在高温、高压下生成丙和丁。而得到的丙物质又会随即与乙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丁和戊。通过这一系列反应,参加反应的甲和得到的氢气质量比为(14)。(用最简整数比表示)。在上述一系列反应中,以下各项中发生变化的是(15)。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数目 ④元素种类 ⑤元素化合价
|
24.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 ①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写出与该反应原理有关的盐酸的一个用途:(2)。 ②C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后出现的实验现象是(3);通过BC两支试管的实验可得出盐酸能与(4)氧化物反应。 ③进行D中实验时忘了先加酚酞试液,当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滴入几点酚酞试液,溶液没有变色,D中的溶质的组成情况是(5)(不考虑酚酞)。
|
25. 难度:中等 | |
某中学进行的实验操作考查,制定了四个考签:a.O2的制取;b.CO2的制取;c.配制50g10%的NaCl溶液;d.粗盐提纯。每个同学抽取一个考签进行实验。 ①甲同学抽签后来到实验室,发现本组实验桌上主要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 上图中仪器E的名称为(6),甲同学抽到的考签应该是(7)(填实验名称),该实验的原理为(8)(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应选用的仪器有(9)(填字母代号)。 ②乙同学在完成“配制50g 10%的NaCl溶液”实验过程中,需称量NaCl(10) g,溶解NaCl时用到的玻璃棒,其作用是(11)。 ③丙同学抽到的考签为用氯酸钾制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2),制取过程中所用二氧化锰起(13)作用,氧气的收集方法是(14)。
|
26. 难度:中等 | |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下装置验证碳酸钙的性质的同时,探究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是否也能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 ①C中的现象是(15)。装置 B的作用是(16)。 ②实验后小组同学对E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E中的固体可能为①氧化钙;②氧化钙与碳酸钙; ③碳酸钙 【进行实验】 甲同学取一定量的E中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③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③成立,其理由是(17)。他又重新进行实验,证明了猜想②成立,他的实验操作及现象为(18)。 ③如果A中碳酸钙的质量为200克,则完全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