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
2. 难度:简单 | |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器生锈 B.蜡烛熔化 C.酒精挥发 D.干冰升华
|
3. 难度:简单 | |
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酒精用作燃料 D.水用作制冷剂
|
4. 难度:简单 | |
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氧气 B.石灰石 C.海水 D.空气
|
5. 难度:简单 | |
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6. 难度:简单 | |
某补钙剂中的“钙”一般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
7. 难度:简单 | |
探究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质量 C.溶剂的温度 D.溶剂的种类
|
8. 难度:简单 | |
钒(V)被誉为金属中的“维生素”,其氧化物V2O5中钒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3 C.+5 D.+7
|
9. 难度:简单 | |
属于溶液的是 A.矿泉水 B.蒸馏水 C.牛奶 D.果酱
|
10. 难度:简单 | |
含两种原子团的物质是 A.Ca(OH)2 B.Na2SO4 C.NH4NO3 D.K2CO3
|
11. 难度:简单 | |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该物质是 A.木炭 B.铁丝 C.红磷 D.硫粉
|
12. 难度:简单 | |
关于原子、分子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和分子都在不停运动 B.原子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
13. 难度:简单 | |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2H:两个氢元素 B.Mg2+:镁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 C.2H2O:两个水分子 D.O2:只表示一个氧分子
|
14. 难度:简单 |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石灰水呈碱性 B.鸡蛋清遇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C.柠檬汁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橘子汁的酸性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
15. 难度:简单 | |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炒菜油锅着火时,立即盖上锅盖 B.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C.天然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
16.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钠Na2CO3 B.氢氧化铜CuOH2 C.氧化铁FeO D.硫酸HSO4
|
18. 难度:简单 | |
某物质R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5O2 A.C2H4 B.C2H2 C.CH4 D.C2H6O
|
19. 难度:简单 | |
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水和过氧化氢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C.金刚石和石墨 D.氢气和液氢
|
20. 难度:简单 | |
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碳素墨水填写档案,是因为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CO和CO2都有毒,都是大气污染物 C.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铜,是因为一氧化碳有还原性 D.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它们的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21. 难度:简单 | |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成分之一化学式为C22H46。关于该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B.碳、氢原子的个数之比为11∶23 C.是一种化合物 D.该物质是由22个碳原子和46个氢原子构成
|
22. 难度:简单 | |
一定温度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晶体析出,是因为 A.氯化钠溶解度变小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溶剂质量减小 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
23. 难度:简单 | |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CaO+H2O D.CuSO4+H2O
|
24. 难度:简单 | |
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 C.喝下汽水时,感到饱胀打嗝 D.天气闷热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
|
25. 难度:简单 | |
在反应 A.H2 B.CuO C.Cu D.H2O
|
26. 难度:简单 |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加入大理石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收集 ④验满 ⑤加入盐酸 实验步骤正确的是 A.②④③①⑤ B.①⑤②③④ C.②①⑤④③ D.②①⑤③④
|
27. 难度:中等 | |
下图中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高温煅烧大理石 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C.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固体CaO D.20℃时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固体硝酸钾
|
28. 难度:简单 | |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32g O2含lmol氧 B.1个H2O分子的质量是18g C.l mol CO2含有3mol原子 D.CO的摩尔质量是28
|
29. 难度:中等 | |
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N2(O2):放入木炭燃烧 B.CaO(CaCO3):加稀盐酸 C.CO(CO2):通过灼热氧化铜 D.MnO2(Na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30. 难度:中等 | |
取一定质量Fe2O3和CuO的混合物与1mol碳粉混合均匀,高温加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金属和二氧化碳。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物质的量是 A.1mol B.2mol C.3mol D..4mol
|
31. 难度:中等 | |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现有氦气、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食盐,请用化学式按要求填空: ①供人呼吸的气体是 (1) ; ②促进光合作用的气体是 (2) ; ③会引起酸雨的气体是 (3) ; 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4) ; ⑤医疗上常用0.9%生理盐水给病人补充体液。生理盐水中溶质是 (5) ; ⑥充入霓虹灯内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气体是 (6) 。 ⑦如下图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石墨导电性的是 (7) (填编号,下同);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是 (8) ;利用了石墨质软,划过留下痕迹的是 (9) 。 a.玻璃刀 b.铅笔芯 c.干电池的电极 ⑧二氧化碳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制造金刚石:
⑨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乙醇由 (12) 种元素组成,碳、氢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 ;乙醇的摩尔质量是 (14)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5) ;3.01×1024个乙醇分子的物质的量是 (16) mol,9.2g乙醇中含 (17) 个乙醇分子;
|
32. 难度:中等 | |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下表中。 ①甲物质的化学式是 (18) ,甲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19) ; ②五种物质中,常温呈液态的氧化物是 (20) (填化学式,下同),可用作绿色燃料的是 (21) ; ③工业上生产氢气的方法之一是利用甲、乙两种物质在高温、高压下生成丙和丁,则参加反应的甲和得到的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2) ; ④在化学变化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23) 。 a原子种类 b原子数目 c分子种类 d元素种类 e物质的质量
|
33.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①甲实验:该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结束后,打开弹簧夹,烧杯里的水进入瓶中的原因是 (24) ,若发现瓶内进入的水量明显小于1 / 5,其原因可能有 (25)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6) 。 ②乙实验:收集到氢气的试管是 (27) (填“A”或“B”),点燃收集到的氢气, 产生 (28) 火焰。乙实验说明水是由 (29) 组成,电解水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30) 。 ③丙实验:把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壁慢慢倒入,观察到 (31) 层蜡烛先熄灭(填写“上”或“下”)。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为 (32) 。 ④丁实验:C处通入CO与玻璃管中的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3) ,加热前先通入CO的目的是 (34) ;为确保实验得到亮红色的铜,当玻璃管D停止加热时,不需要断开D、E装置间的连接,原因是 (35) ;E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6) ;为避免污染环境,在F处点燃尾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7) 。
|
34. 难度:简单 | |
如图为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c物质的溶解度是 (38) ; ②P点的含义是 (39) ; ③t2℃时,向60g的水中加入35g a物质,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40) g; ④t1℃时,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最少的是 (41) (填“a”或“b”或“c”); ⑤欲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2) (填序号)。 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加 Ⅱ.溶质b的质量分数可能增大 Ⅲ.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Ⅳ.可倾倒出一些水
|
35. 难度:简单 | |
在一次实验操作考查时,教师制定了四个考签:①O2的制取; ②CO2的制取; ③配制50g10%的NaCl溶液;④粗盐提纯。每个同学抽取一个考签进行实验。 Ⅰ.甲同学抽签后来到实验室,发现本组实验桌上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 甲同学抽到的考签应该是 (1) (填实验序号),该实验的原理为 (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二氧化锰的作用 (3) ,可选用的仪器组合有 (4) (填字母代号)。 Ⅱ.乙同学抽到“配制50g 10%的NaCl溶液”。通过计算,需称量NaCl (5) g,量取水需要选取的合适量筒是 (6) (填“10mL”或“50mL”或“100mL”)。 Ⅲ.丙同学抽到的考签为粗盐提纯。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通过操作②可以将 (7) 分离,在进行过滤时,可使过滤速度加快,滤液又不会损失的操作可能是 (8) 。若提纯所得NaCl晶体的质量比实际值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 (9) 。
|
36.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仪器名称:a (10) 、b (11) 。 ②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用装置C优于B的原因是 (12)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 (13) ,说明已集满。 ③取一朵用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D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14) ,此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是 (15)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装置E中镁条能在CO2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16) 。 ⑤欲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5g干燥的碎鸡蛋壳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4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鸡蛋壳中除碳酸钙外其他成分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48.1g。计算: Ⅰ.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7) g; Ⅱ.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8) (通过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
37. 难度:中等 | |||||||||||||
甲乙两位同学根据下列转化关系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并对生成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①模拟炼铁的原理可能是 (19)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初步分析得知,黑色粉末B的成分是一种或两种单质。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认为无色气体A中可能有CO2,也可能有 (20) 。 乙同学认为黑色粉末的成分中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假设一:只含有铁; 假设二:含有 (21) 。 【实验探究】 (1)验证甲同学猜想的实验装置(箭头表示气体流向)。 上述实验装置Ⅱ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装置Ⅰ的作用是 (22) ,当看到Ⅰ中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Ⅲ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后,可以确定无色气体A的成分是 (23) 。 (2)为验证乙同学的假设二成立,请你设计实验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完成以下探究。
【交流反思】对甲同学实验存在的缺陷,甲乙同学一起进行了改进,解决了污染环境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