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我们生存环境保护的是 A.鼓励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B.发展“低碳经济”,减小火力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 C.严禁焚烧桔杆,降低空气中PM2.5的浓度 D.用化工厂未“达标”排放的废水灌溉农田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生活现象中,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蜡烛燃烧、钢铁生锈 B.电灯发光、汽车爆胎 C.酒精挥发、水果腐烂 D.玻璃破碎、雪糕熔化
|
3. 难度:中等 | |
某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A.元素X在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16 B.X属于非金属元素 C.X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D.X的原子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其本身的化学性质不变 C.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D.没有催化剂就不能进行化学反应
|
6. 难度:中等 | |
美国铱星公司原计划发射77颗卫星,其发射的卫星的数目恰好与铱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目相等,下列关于铱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铱元素的质子数为70 B.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7 C.铱元素核电荷数77 D.铱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符号中,既可用来表示一种物质,又可用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用来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A.H B.O C.He D.CO
|
8. 难度:中等 | |
用化学符号表示:(4分) (1)氖元素 ; (2)两个氢原子 ; (3)两个钙离子 ; (4)氯离子 ;
|
9. 难度:中等 | |
写出下列化学符号的意思:(4分) (1)N表示:① ;② ; (2)2Al3+ 表示 ; (3)Mg2+中的数字“2”表示 ;
|
10. 难度:中等 | |
按要求填空:(2分) (1)请画出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2)请画出镁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
11. 难度:中等 | |
有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蒸馏水,③稀有气体,④冰水混合物,⑤碘酒,⑥高锰酸钾,⑦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⑧液态的氧气。请用序号填空:(2分) (1)属于混合物的是 ; (2)属于纯净物的是 ;
|
12. 难度:中等 | |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6分)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__ (2)硫在氧气中燃烧: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过氧化氢制氧气: 上述反应中,反应(2)、(3)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的 反应;反应(1)、(4)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的 反应。
|
13. 难度:中等 | |
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6分) (1)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接近刻度1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由本实验还可推知氮气的哪一些性质?试写出其中的一种: (3)若将红磷换成碳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填“能”或“否”) (4)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可吸入颗粒物 E、二氧化氮
|
14. 难度:中等 | |
请根据下图提供的实验装置(部分铁架台、铁夹省略),回答有关问题。(共9分)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 _;②____ _。 (2)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所用的发生装置为(填图中代号,下同)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装置为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3)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所用的发生装置为 ,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证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把导气管撤离水面,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⑧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其操作顺序是 。
|
15. 难度:困难 | |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共6分) 【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 【假设与猜想】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①一定有______元素;②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 (1)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 (2)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烧杯,观察现象。 【证据与结论】 实验(1),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_______。 实验(2),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猜想①成立。 【分析与交流】实验(1)和实验(2)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________元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