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锅表面生锈 B.水沸腾产生水蒸气 C.蜡烛受热熔化 D.胆矾固体研成碎末
|
2. 难度:简单 | |
可以一次鉴别出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D.分别加入蒸馏水
|
3. 难度:中等 | |
月球上的“氦-3”蕴藏量巨大,探月的目的之一是获取核聚变燃料----氦-3,以解决地球能源危机。氦-3原子核里有2个质子,1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下列表示氦-3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4.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符号中,同时表示一种单质、一种原子和一种元素的是 A.O2 B.2H C.Fe D.N
|
6. 难度:中等 | |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汞加热分解:HgO B.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C.铁片投入稀盐酸中:2Fe+6HCl =2 Fe Cl3 +H2↑ D.碳在氧气中燃烧: C+O2= CO2
|
8. 难度:中等 | |
中药板蓝根冲剂对病毒有预防作用。已知板蓝根的某有效成分化学式为C15H10O5,下列关于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由30个原子构成 B、每个C15H10O5分子由15个碳原子,5个氢分子,5个氧原子构成 C、该物质由3种元素组成 D、该物质C、H、O三种元素质量比15:10::5
|
9. 难度:中等 | |
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NO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 A.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法 B.只能用排水法 C.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法 D.只能用上排空法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镁+氧气 B.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C.碳酸氢铵 D.氢气+氯气
|
11. 难度:中等 | |
如图的装置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生变化前的浓氨水是无色液体 B.发生变化前酚酞溶液是无色液体 C.放置一段时间后,浓氨水先变红 D.放置一段时间后,酚酞溶液变红
|
1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B.硫与氧气反应,生成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在空气中加热铁丝,铁丝只能红热不能燃烧 D.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活泼的气体是氮气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15. 难度:中等 | |
下列铁的氧化物中,含铁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A. C.
|
16. 难度:中等 | |
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物,这个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是: A.24:32:56 B.24:32:40 C.48:32:80 D.48:32:64
|
17. 难度:中等 | |
根据化学方程式 A.
|
18.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制取氧气不正确的操作是 A.装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气体 C.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D.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
|
19. 难度:中等 | ||||||||||||||||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前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N和P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 C.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2︰3 D.待测值为16
|
20. 难度:中等 | |
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碘元素,它们按碘的化合价的顺序排列:①KI ②I2 ③HIO ④X ⑤NaIO4。则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 A.KIO3 B.AgI C.I204 D.I205
|
21. 难度:中等 | |
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氢分子 ;3个钠离子 。 氯化铝 ;3个硫酸根离子 ;氩气 。
|
22. 难度:中等 | |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猛酸钾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解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 难度:中等 | |
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1)在化学反应中,钠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 (填“阴”或“阳”)离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 关系密切; (3)从原子结构方面看: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 数; (4)在此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变化规律是: 依次递增。
|
24. 难度:中等 | |
A元素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B元素的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C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是第二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D元素的原子比C元素的原子多一个电子层,其阳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E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试推断:(7分) (1)写出元素符号:A ;B ;C ;D ;E 。 (2)画出D+结构示意图 ,它是 结构。
|
25. 难度:中等 | |
(6分)在下列微观粒子的示意图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的1个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个原子。 (2)C为氨气分子,每个氨气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3)分别由B和D中的粒子构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C中粒子构成的物质(氨气),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以上粒子中,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中的粒子,能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中的粒子。
|
26.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 起 作用。 (3)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_ ;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4)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是 和 (填序号)。 (6)若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7.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实验A中的实验现象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2)实验B的结论除说明气体的密度外,还可说明该气体的性质有 、 。 (3)实验C中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
28. 难度:中等 | |
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回答: (1)黄曲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黄曲霉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3)15.7g黄曲霉素中含有多少克氧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