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一把铁制剪刀的自述”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句子是 A.我的造型既特殊又美观 B.我能剪出各式各样的窗花 C.我经过磨砺会更加锋利 D.我惧怕潮湿的空气,在那里我会变得十分难看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产品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A.加碘食盐 B.无铅汽油 C.无磷洗衣粉 D.无氟冰箱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雪碧饮料 B.过氧化氢溶液 C.结有冰的水 D.食醋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铁 B.氯化钠 C.金刚石 D.水
|
6. 难度:中等 | |
每年的6月1日为“世界牛奶日”。牛奶中富含的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这里说的“钙”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
7. 难度:简单 | |
高铁酸钠(Na2Fe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净水消毒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2 C.+5 D.+6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会造成水资源浪费的是 A.用口杯接水刷牙 B.为了节约时间,一两件衣服就用洗衣机洗 C.工业用水重复利用 D.改漫灌为喷灌、淋灌或滴灌
|
9. 难度:简单 | |
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10. 难度:简单 | |
用微粒的眼光看事实,下列事例解释正确的是 A.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气体分子体积减小 B.氧气助燃、氢气可燃——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水分子停止运动 D.食物腐烂——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不改变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12. 难度:简单 | |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推进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 B.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C.左侧玻璃管口产生气泡 D.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低于试管内液面
|
13. 难度:简单 | |
1909年,化学家哈伯用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气,反应原理是N2+3H2 A.abc B.bac C.acb D.bca
|
14. 难度:简单 | |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事例的是 A.动植物的新陈代谢 B.食物的腐烂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粮食酿酒
|
15. 难度:简单 | |
有关Na2O2、MnO2、O2、H2O2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元素 B.都含有一个氧分子 C.都含有两个氧原子 D.都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
16. 难度:简单 | |
香料化学家已经开发出多种脂类人工香料,如丁酸甲酯(化学式为C5H10O2)具有苹果香味。下列有关丁酸甲酯说法正确的是 A.丁酸甲酯属于氧化物 B.丁酸甲酯由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丁酸甲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丁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10:2
|
17. 难度:简单 | |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甲、乙均为液体,且元素组成相同,丙为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①、②、③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 B.转化④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C.转化③、④中,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D.气体丙可用于灭火
|
18. 难度:简单 | |||||||||
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中三条都正确的选项是
|
19. 难度:中等 | |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硫粉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
20. 难度:中等 | |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以上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1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X的值为51
|
21. 难度:中等 | |||||||||||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天然水中含有的部分杂质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内容回答问题。
①上表中“主要气体”中属于氧化物的气体有 种, ②写出“主要离子”中任一种阳离子的符号 , ③除去水中“悬浮物质”常用的一种净化操作是 , ④若要除去该水样中的颜色和臭味,可加入物质是 。 (2)现有H、N、C、O、Hg五种常见的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种(用化学式表示) 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②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 ③温度计中的一种金属物质 ;④可充入食品包装中防腐的气体 。
|
22. 难度:简单 | |
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电解水 ; ( )反应 (2)硫在氧气中燃烧 ; ( )反应 (3)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加热 。
|
23. 难度:中等 |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图1~4是教材上部分实验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的目的是 ; (2)图2实验中发现 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3)图3实验在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此时,正极端与负极端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 (4)图4实验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天平平衡,则反应后天平的指针会 (填“偏左”、“偏右”或“平衡”)。
|
24. 难度:中等 | |
“化学家的主要工作是耕耘元素周期表”,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表中关于6号元素的一条信息 。 (2)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上述部分元素周期表中共有 种稀有气体元素。 (3)上述元素周期表中16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为 ,该元素的原子容易 (选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离子,写出该离子符号 。 (4)写出由6、8、11号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
25. 难度:中等 | |
为探究空气的组成,小明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旋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小明又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提示:白磷和红磷的燃烧现象相同),其优点是 (只需写1点)。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 处(填“1”、“2”、“3”或“4”),但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可能原因是 、 (写出2条)。 (3)从课本镁条燃烧实验小明得到启发,于是他用镁代替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实验完毕,冷却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远大于总容积的1/5。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可能原因是 。
|
26. 难度:中等 |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氧气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则选用的制取装置组合是 ,用此方法收集氧气是利用了氧气 的物理性质;证明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从 端(填“a”或“b”)进入,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3)若用G来制取氧气并测得氧气的体积,则氧气的体积约等于 。 (4)选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时,小明是“将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小亮是“把过氧化氢溶液加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锥形瓶中”,为得到平稳的氧气流, (填“小明”或”小亮”)的操作更好。 (5)用B装置制氧气时,为分离并回收反应残留物中的黑色固体,需对瓶中混合物进行过滤.过滤操作时,圆形滤纸的正确折叠顺序是A→B→ (填“C”或“D”)。 (6)某兴趣小组要收集一瓶(100mL)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40%的气体,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 收集方法是:在10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比约为 。(填最简整数比)
|
27. 难度:简单 | |
“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以下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 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流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2)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B.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的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C.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3)甲醇(CH3OH)燃烧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如何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你设计的实验方法是 。 (4)尿素[CO(NH2)2]是对提高粮食产量有重要作用的一种化肥,人们控制条件可以使CO2和物质M发生反应:CO2+2M═CO(NH2)2+H2O,物质M的化学式为 。
|
28. 难度:中等 | |||||||||||||||||||||||||||||||||||
某兴趣小组在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有如下实验设计方案,该方案的实验目的是:探究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小芳在实验时,误把氧化铜当作二氧化锰放入加热,结果发现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Ⅰ】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Fe2O3)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设计实验】 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开始产生气体时的温度(提示:开始产生气体的温度越低,表示反应速度越快)。
【数据和结论】 (1)由实验 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物质中,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 【反思】 (1)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 和 是否改变。 小林在实验时,联想到了渔民用过氧化钙(CaO2)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Ⅱ。 【猜想Ⅱ】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结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 (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分析与反思】 (1)过氧化钙与水反应虽然没有快速收集到大量氧气,但由此实验现象,小林认为渔民用过氧化钙做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 。 (2)小林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请你帮他提出合理化建议 。 (3)同学们对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猜想如下:①氢氧化钙和氧气②碳酸钙和氧气 你认为猜想 (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 【计算】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购得用于增氧的过氧化钙产品(杂质不含钙元素),标签如图所示。 试计算: (1)过氧化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过氧化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过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 ; (4)该产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至少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