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以下家庭食品制作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萝卜风干 B.凉水冻冰 C.葡萄酿酒 D.辣椒剁碎
|
2. 难度:简单 | |
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A.元素 B.单质 C.原子 D.离子
|
3. 难度:中等 | |
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锌铬黄(化学式为ZnCrO4)常用于制防锈涂料。锌铬黄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6 D.+7
|
4.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元素原子序数为8 B.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6 C.氧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氧元素在地壳的含量为16%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甲烷燃烧 B.酒的酿造 C.食物腐烂 D.动植物呼吸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铁、水蒸气 B.化合物:过氧化氢、水银 C.氧化物:二氧化锰、冰水混合物 D.混合物:高锰酸钾、澄清的石灰水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H2O2、CO2、SO2、O2等四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气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2个氧原子
|
8. 难度:中等 | |
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9. 难度:中等 | |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D.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氧气中含有氧,则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
10. 难度:中等 | |
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CH3OH),若误食可能会中毒、致眼失明。下列关于甲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甲醇由四种元素组成 ②甲醇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③一个甲醇分子共含有六个原子 ④甲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4:1 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④
|
11. 难度:中等 | |
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过滤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
12.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判断参加反应的 A.5∶1∶2 B.2∶3∶1 C.1∶1∶1 D.2∶1∶2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15. 难度:中等 | |
元素A与钠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mA,元素B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BCln,则A、B两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BmAn B.AmBn C.AnBm D.BnAm
|
16. 难度:中等 | |
(7分)(1)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数字以及化学符号)填空: ①金元素 ; ②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 ; ③2个硝酸根离子 ; ④由8个硫原子构成的分子 ;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图1~2是教科书上有关实验的装置图: ①图1是利用足量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②图2是电解水实验。用化学符号表示此实验发生化学反应的式子是 。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其中负极端的玻璃管内产生气体的检验现象是 。
|
17. 难度:中等 | |
(5分)请用文字或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化学反应,并在括号内标明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反应; (2)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 ,( )反应; (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
|
18. 难度:中等 | |
(10分)现有下列实验装置图,结合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③ 。 (2)实验室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装置序号),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若用F装置通过排水法来收集氧气,F装置的处理 。 (3)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则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在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必须 ,这是为了 。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③实验室用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反应物混合加热可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组合可以选用 。小芳将收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难度:中等 | |
(4分)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NH3)的反应过程,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N2和H2合成氨的反应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用 (1)图中表示的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为:E→( )→( )→( )→C(在括号中填写其它三张图示的字母);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分子的基本性质”的实验探究(实验过程中整套装置及有关气体均保持干燥)。 Ⅰ.在集气瓶B中充满氯化氢气体,K3处于关闭状态至操作Ⅱ完成为止; Ⅱ.通过调节活塞K1、K2,在集气瓶A中充满氨气(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其操作是:打开K1、K2,在 (选填“K1”或“K2”)处导管口通入氨气; Ⅲ.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再打开K3,一段时间后两只集气瓶中都出现白烟(白烟是氯化氢气体与氨气反应产生氯化铵固体的细小颗粒)。 ①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最终将会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
|
20. 难度:困难 | |
(9分)小明发现一种淡黄色的粉末可以用于杀菌、消毒和漂白,于是想探究该固体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1)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单质,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2mL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比较以上两方案,你认为的最佳方案是 ,理由是(从环保或操作角度分析) 。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小明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2mL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通过实验验证,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 小明想对生成的气体成分判断,他提出了以下两种假设:①该气体是CO ②该气体是O2。 你认为上述假设哪个更合理 (填“①”或“②”)。理由是是 。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合理假设(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计算】78克过氧化钠与多少克二氧化碳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列式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