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2. 难度:中等 | |
南京青奥会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中,属于丙烷的化学性质的是 A.沸点为—42.1℃,易液化 B.微溶于水,可溶于酒精 C.易燃 D.无色气体
|
3. 难度:中等 | |
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仪器中,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三种用途的是( ) A.烧杯 B.量筒 C.集气瓶 D.试管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蔗糖的溶解 C.酒和醋的酿造 D.食物的腐烂
|
7.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
8. 难度:中等 | |
下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
9. 难度:中等 | |
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下图所示),过一会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 A.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 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含有炭黑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碱式碳酸铜 C.石蜡+氧气
|
11. 难度:中等 | |||||||||||||||||||||||||||
2014年南京青奥会用大型遥控飞艇作宣传工具以渲染活动气氛。为了飞艇在空中飞安全而有效,根据下表中气体的性质,最合适填充飞艇的气体是( ) 几种气体物质的密度(0℃,1标准大气压)及可燃性
A.氢气 B.氦气 C.氮气 D.氧气
|
12. 难度:中等 | |
化学实验课上,可可同学练习用量筒量取液体,他先将量筒放在平稳的实验桌上,而且保持面对刻度,在量筒中加入一些水后,他先是仰视液面,读到刻度数值为19mL,接着他倾出部分液体在烧杯内,又俯视液面,读到刻度数值为10mL。请你来帮他算算,这位同学实际上往烧杯中倾出的液体体积为 A.等于9mL B.大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判断
|
13. 难度:中等 | |
科学证明:空气中的微量臭氧(O3),可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空调和冰箱的制冷剂“氟利昂”是一种氯氟烃(以M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M+ O3→MO+O2;MO+ O3→M+O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氯氟烃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 A.催化剂 B.还原剂 C.氧化剂 D.稳定剂
|
14. 难度:中等 | ||||||||||||||||
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有催化作用。分别用下列金属氧化物做催化剂,氯酸钾开始发生分解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表所示: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 )
A.氧化铁 B.氧化铝 C.氧化铜 D.氧化镁
|
15. 难度:中等 | |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正确的分析是 A.反应结束时能生成(a—b)g氧气 B.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在反应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在0~t2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不断增大
|
16. 难度:中等 | |
(4分)现有八种物质:①液态氧,②蒸馏水,③四氧化三铁,④过氧化氢溶液,⑤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⑥氮气,⑦氯酸钾,⑧清新的空气。用序号按下列要求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是 ;(2)属于纯净物的是 ; (3)含有氧气的是 ;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
17. 难度:中等 | ||||||||||||||||||||||||
(5分)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的浓度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某实验小组各取等质量的木炭和等质量的硫分别在容积相同的集气瓶燃烧,记录如下:
通过A、B两组对比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规律是:
|
18. 难度:中等 | |
(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I 氯气(Cl2)在通常情况下为黄绿色有毒气体。 材料Ⅱ Cl2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点燃或强光照射时发生爆炸。 材料Ⅲ Cl2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含氯元素的消毒剂有ClO2、NaClO、Ca(ClO)2等。 (1)实验室闻氯气的正确操作是 。 (2)氢气和氯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反应从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和基本反应类型角度分类,分别属于 、 。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填字母序号) A燃烧一定包含着化学变化 B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D爆炸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
19. 难度:中等 | |
(4分)将红色的固体A加热,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和一种银白色的液体;将淡黄色粉末C点燃放入B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 请写出上述有关的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 ( ) (2) ( )
|
20. 难度:中等 | |
(2分)下列图示是某学生在练习取用、滴加液体药品和加热操作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 (1)操作中有错误的步骤是 ; (2)第二步操作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
21. 难度:中等 | |
(2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指出仪器名称① ,② ; (2)若实验室选用B装置制氧气①发生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是 ,加入药品前,应首先 ;如果在装配时试管内少放了一团棉花会导致 。②若用D收集氧气,应如何验满?③若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制取氧气装置内空气被排尽的标志是 ;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 ,后 。其原因是 。 (3)如果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该装置中所加固体试剂的名称是 ,它在反应中起 作用。 (4)比较(2)和(3)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最好选用 方法原因是 (答一点)。 (5)若装置A中反应剧烈,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可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 ①用容积较小的锥形瓶; ②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③加热反应物; ④降低反应物浓度。 ⑹若选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从 通入。 ⑺制取甲烷气体一般采用装置C进行收集,收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下图所示,据此可推断甲烷一定具备的物理性质是: 。用装置C收集气体前,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的操作方法是 。 ⑻该小组成员查阅资料知道: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2体积氯气,其水溶液叫氯水(具有挥发性);常温下,Cl2能和NaOH溶液反应。实验室可用固体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Cl2,根据上述信息判断实验室制取Cl2的最佳装置组合是下列Ⅰ~Ⅳ中的 。 Ⅰ AD Ⅱ AE Ⅲ AFG Ⅳ AFH ⑼采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方法为: 。
|
22. 难度:中等 | |
(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右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且在0刻度正上方有一圆状缺口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橡皮塞B),C为能自由移动的活塞。他们操作过程如下: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将两个可自由移动的活塞C分别调整到左右两边刻度的10cm处; 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塞上橡皮塞B;铜和氧气能够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 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记录两活塞C之间的距离为h; e根据数据h列出公式,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注:A容器内的固态物质、惰性电热板、活塞部分所占体积忽略不计,活塞与玻璃容器之间的摩擦力也忽略不计)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分别移动两活塞C到左右两边刻度为10cm处,塞紧橡皮塞B,双手将两活塞C向里推,使活塞之间的距离缩小,然后松手,活塞向外移动,直到两活塞C的距离为 cm时停止移动,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2)b—d的实验步骤中两活塞之间的距离h具体变化情况是 。 (3)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公式(含字母h)为 。 (4)如果在操作d中惰性电热板没有冷却到原来温度,则e操作中计算出的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偏 (“大”或“小”)。
|
23. 难度:中等 | |
(5分)某学习小组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物中有黑色固体。针对这一现象,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仔细阅读并完成下列探究报告。 【探究目的】探究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什么物质反应产生的。 【分析猜想】分析空气中各种成分,寻找猜想依据。 空气成分之一: ,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空气成分分之二:氧气,氧气与镁反应生成的氧化镁是白色固体。 空气成分之三:水蒸气,打磨光亮的镁带放入沸水中,表面会附有白色固体并产生大量气泡;再向沸水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呈现红色,如果将镁带放到水蒸气中,也会发生上述反应,但产生的不是黑色固体。 空气成分之四:氮气、二氧化碳。猜想:可能是镁与N2或CO2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实验一】镁带与氮气的反应 获取氮气 (1)把空气液化,然后蒸发,先蒸发出来的气体就是氮气,这种方法属于 变化,但在实验室里空气不易被液化。 (2)以下是获取氮气的方法及装置(装置中使用的固体药品均过量),其中得到氮气较纯的是 。(填字母) 二、燃烧镁带,观察现象 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N2的集气瓶中,配内壁附着一层淡黄色的固体。 三、实验结论:镁与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Mg3N2)。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是 。 【实验二】将燃着的镁带伸入盛CO2的集气瓶中,镁带剧烈燃烧,瓶内出现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CO2与镁发生反应,根据所学知识猜想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是 。 【探究结论】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CO2反应产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