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生活小事,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A.湿衣晾干 B.烧液化气炒菜 C.榨西瓜汁 D.水变冰块
|
2. 难度:简单 | |
以下列出的空气各组分成分及其体积分数的约值,正确的是 A.氧气78% B.氮气21% C.二氧化碳0.03% D.稀有气体0.03%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图示中,试管的朝向与实验内容相符的是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5. 难度:中等 | |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能正确使用化学仪器是完成实验的保证。在没有告诉用量的情况下,用试管取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操作中,最符合要求的是 A.向试管中滴入2滴过氧化氢溶液 B.向试管中注入约2mL过氧化氢溶液 C.向试管中注入10mL过氧化氢溶液 D.注入的过氧化氢溶液是试管容积的1/2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
7. 难度:中等 | |
下图表示地壳中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图中y区域代表的元素是 A.Si B.Fe C.O D.Al
|
8. 难度:中等 | |
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7 B.9 C.10 D.19
|
9. 难度:中等 | |
少数不法厂家向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了二甲醚(C2H6O),二甲醚会对液化气罐的配件造成腐蚀,存在安全隐患。下列有关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A.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B.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相对分子质量为46 D.属于化合物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镊子取粉末状固体 B.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 C.用酒精灯火焰加热时,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14. 难度:困难 | |||||||
为探究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常温下,MnO2对反应快慢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常温和50℃对反应快慢的影响是否相同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MnO2和50℃的温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是否相同 D.综合实验①、②和③可知,5%过氧化氢溶液最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
15. 难度:中等 | |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C.因为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常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
16. 难度:中等 | |
下表呈现的是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主要化合价等信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铝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 B.元素的正化合价数一定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核电荷数分别为8和16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SO2或SO3 D.同一周期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向右逐渐增大
|
17.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
18. 难度:中等 | |
纳米技术的研究是当前世界科技研究的一个热点,1998年中国科学家合成了纳米氮化镓,已知镓(Ga)和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 则氮化镓的化学式最可能是 A.Ga5N2 B.Ga3N2 C.Ga2N3 D.GaN
|
19. 难度:中等 | |
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原子,其核内中子数一定相同 B.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
20. 难度:中等 | |
S2--与S相比,不相同的是 A.化学性质 B.电子层数 C.中子数 D.元素种类
|
21. 难度:中等 | |
(7分)请用对应的化学用语(化学符号、化学式、名称)表示: (1)2个氢原子_____________ (2)2个钠离子____________ (3)氯化铝__________ (4)N2O5________________ (5)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 (6)4CO2中“4”的含义_____________;“2”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 难度:中等 | |
(5分)用符号表达式表示以下化学反应,并判断反应类型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反应常温下,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层(三氧化二铝)薄膜 。
|
23. 难度:中等 | |
(7分)学习中善于比较、归纳,是优选的学习方法 。 (1)有如下四种物质:H2,NaHCO3,Ca(OH)2,MgO按组成物质元素的种类由少到多依次排列为 ,可见,单质和化合物的主要区别为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用该物质的名称填写)。 (2)标出以下四种物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MgO KClO3 NaCl CO2
|
24. 难度:中等 | |
(7分)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表,对我们认识物质世界作用巨大。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请观察与分析表内信息后填空。 (1)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其元素符号是 ,相对原子质量为 。 (2)推断Be元素的下列信息: ①原子序数: ; ②若用“x”代表Be的原子序数,“y”代表Mg的原子序数。请用含“x”和“y”的等式表示二者的数量关系: 。 (3) 请写出M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反应中该原子易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
|
25. 难度:中等 | |
(4分)在化学晚会上,小林同学表演了一个化学小魔术“空瓶生烟”(如图所示),A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B瓶中充满氨气,抽开毛玻璃片,瓶中充满浓浓的白烟。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 该反应的符号方程式为 ;分析以上微观模拟图,你能得出的微观变化规律: (写一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宏观实验事实是 。 (2)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 。
|
26. 难度:中等 | |
(3分)如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反应前的原子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的原子数. (2)反应前的分子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的分子数. (3)该反应属于 反应类型。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不能确定
|
27. 难度:中等 | |
(4分)下图为过滤装置,写出下列仪器、用品的名称: A ,B C ,D
|
28. 难度:中等 | |||||||||
(12分)实验室可用下列A或B装置制取O2,用C装置收集O2。 (1)如果选用A、C装置制取并收集O2,则 ①装入药品前,先应检查装置 ; ②若试管中装入的是暗紫色固体药品,则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反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③当观察到C装置中 时,可以开始收集气体。 ④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 ,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2)若选用B装置制O2,与A装置相比,其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其中的一点)。 ①“把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与②“把过氧化氢溶液缓慢加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两种方法相比,_____(填“①”或“②”)可以得到较为平稳的氧气流。 (3)用收集到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如图), ①其中铁丝上所系火柴的作用是 。 ②有小组设计下表方案,其它条件相同时,取含碳量不同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并比较现象。该小组相探究的目的是 。请根据小组已有实验结果推断并填空:
|
29. 难度:中等 | |
(11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图是与水有关的3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烧瓶里的水发生了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实验时烧瓶内要加入几块沸石,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B中试管2内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检验该气体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1中的气体具有可燃性,点燃前需要_______________。 (3)对自然界中较浑浊的河水用C净化器进行___________(填操作方法)可得到较澄清的水,此操作可否将硬水变为软水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 。 (4)取一杯淡黄色的红糖水,把红糖水从C的简易净水器上部倒入,在下端管口接水后再尝一下,与原来的糖水比较其味道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而红糖水的淡黄色_____________(填“变深”、“不变”或“褪去”),说明净水器中的______________具有吸附色素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