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以下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乙说明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 B.图甲表示的是化合反应 C.图甲表示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上述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会发生变化
|
2. 难度:中等 | |
李想同学在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抽中的题目是: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他的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A.选择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 B.将氯化钠直接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上称量3.0g C.用1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用内壁附有水珠的烧杯配制溶液
|
3.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
4. 难度:简单 | |
一定温度下,向下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D.溶质溶解度增大,溶液颜色变深
|
5. 难度:中等 | |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A.空气污染物:NO2、SO2、PM2.5 B.混合物:铁锈、碘酒、稀有气体 C.酸:H2SO4、HNO3、H2CO3 D.碱:熟石灰、烧碱、纯碱
|
6. 难度:简单 | |
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 B.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少 C.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减少 D.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减少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会变质且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石灰水
|
8. 难度:中等 | |
张亮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张亮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 A.不变 B.偏低 C.偏高 D.无法判断
|
9. 难度:中等 | |
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0. 难度:中等 | |
氨碱法用食盐制纯碱的反应原理是: (1)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2NaHCO3 下列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中,错误的是 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B.在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小 C.在反应(1)中析出固体后的溶液是NaHCO3 的不饱和溶液 D.副产品氯化铵是一种盐
|
11. 难度:简单 | |
现有一杯蔗糖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g/cm3,中部的密度为bg/cm3,下部密度为cg/cm3,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填相等或不相等),这说明溶液具有 性;医疗上用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其中的溶质是 ,常温下,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这是因为溶液具有_________性。
|
12. 难度:简单 | |
现有一瓶浓盐酸,部分标签如图所示, 则该浓盐酸的溶质是 ,溶剂是 ,溶质质量分数是 ,溶液的质量为 g。某同学实验完成后忘记拧上瓶盖,则一段时间后该盐酸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因为浓盐酸具有_______性。
|
13. 难度:中等 | |||||||||||||||||||||||||||||||||||||
只用H、C、O、Cl、Ca、Fe、Na六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符合要求的物质,并完成填空: (1)
(2)利用以上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下列要求,各写出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①属于中和反应: ; ②属于复分解反应但不是中和反应: ; 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 。
|
14. 难度:中等 | |
水中的物质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物质 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从海水中获取该物质的方法很多,在世界范围内能做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主要是 和 ,其原理分别是 和 。 ②海水中还有多种无机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由硫酸根离子和镁离子构成的盐是 。 ③食用低钠盐可预防高血压,低钠盐是在氯化钠中添加了适量的氯化钾。氯化钾除了有咸味外,还带有苦味。从物质构成的角度看,氯化钾有苦味可能是 (填化学符号)造成的。
|
15. 难度:中等 | |||||||
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你参与其中并认真填写空格. 【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没有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①: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②: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1)李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A中 ,B中 。 (2)小红认为李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李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如果利用B装置,应补做的实验是 ,如果观察到 ,则证明猜想①成立。 小明同学受酸碱中和反应探究实验的启发,认为可以借助酚酞试液来证明,小红同学认为不可行,你赞同 的观点,理由是 。 海宁同学设计的方案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反思拓展】 (1)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 ; 。
|
16. 难度:中等 | |
为测定某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同学取50克该盐酸于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后,向其中逐滴滴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停止滴加。此时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90克。(酚酞试液的量很少,忽略不计) 求:(1)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