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变化中都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①酒精挥发 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③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④矿石粉碎 ⑤湿衣服晾干 ⑥铁钉生锈 ⑦煤燃烧 ⑧火药爆炸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⑥⑦⑧ D. ③⑥⑧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胆矾研碎 B.纸张燃烧 C.汽油挥发 D.水变成水蒸气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C. 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如制火药、烧制瓷器 D. 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就一定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
|
4. 难度:中等 | |
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下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聚沙成塔 D.百炼成钢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 食盐溶于水,火药爆炸 B. 镁带燃烧,铁生锈 C. 食物腐败,电灯发光 D. 汽油挥发,酒精燃烧
|
6. 难度:中等 | |
汽油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伴随着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最能说明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 产生火焰 B. 放出大量的热 C. 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出现小水滴 D. 将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
7. 难度:简单 | |
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棉线 D.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 B. 天然气用作燃料 C. 金刚石加工成钻石 D. 铜用于制造导线
|
9. 难度:中等 | |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句话是指氧气的( ) A. 物理性质 B. 物理变化 C. 化学性质 D. 化学变化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A.量筒 B.烧杯 C.试管 D.燃烧匙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 A. 生活中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割玻璃 B. 利用石油制合成纤维 C. 利用煤炭燃烧取暖 D. 用蜡烛燃烧照明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 B. 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逐渐变短 D. 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
13. 难度:简单 | |
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引一下”。“拿磁铁来吸引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假设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
|
14. 难度:简单 | |
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蓝色褪去的原理,应用下图实验可以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A.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B.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D.胶头滴管滴出果汁的滴数
|
15.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归纳错误的是( ) A.玻璃仪器都可以用作反应器 B.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应先均匀加热,再在固定部位加热 C.取用固体药品可以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D.用过的滴管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严禁采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
16. 难度:中等 | |
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将固体药品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 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C. 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仰视或俯视读数
|
17. 难度:中等 | |
化学实验过程中,下列对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 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C. 碱液沾到皮肤上,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 D. 少量酸滴到实验台上,应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
18.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
19.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吹灭酒精灯 B. 闻气体气味 C. 量取液体 D. 滴加液体
|
20. 难度:简单 | |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胶头滴管的使用 B. 试管夹套入试管 C. 熄灭酒精灯 D. 液体药品的取用
|
21. 难度:简单 | |
(4分)(1)正确量取15 mL液体,应选用下列___ ___(填序号)量筒。 ① 20 mL ② 50 mL ③ 10 mL和5 mL (2)某同学量取食盐水,读数时量筒平放在桌上且面对刻度线,当视线仰视时读数为 38 mL,其正确的体积数应_ _____(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38 mL。
|
22. 难度:简单 | |
(12分)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 ; 排水集气法会用到的仪器是 ; 量取液体时,需要用 ; 少量溶液相互发生反应时,需要用 。
|
23. 难度:简单 | |
(6分)给物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灯焰的 部分,因为这部分温度最高;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把砝码放在 盘;加砝码时,应先加质量 的砝码,砝码要用 _____夹取;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 ;在实验室里如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 扑盖。
|
24. 难度:简单 | |
(4分)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刷洗碗碟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判断是否刷净的标准是 。
|
25. 难度:中等 | |
(12分)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如下图所示,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 、内焰和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 1 s 后取出,可以看到 (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2)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
|
26. 难度:中等 | |
(10分)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①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一。 ②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二。 ③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三。 (1)操作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是水蒸气;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C.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在做实验一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______________。
|
27. 难度:困难 | ||||||||||||||||
(12分)通过对我们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研究,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多少,得到初步结论,并完成下表。
|